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建强
[导读] 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意识的主要途径
        李建强
        陇西县实验小学  甘肃陇西  748100
        摘要: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意识的主要途径,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本文聚焦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问题,探讨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进行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分析学科衔接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具体的衔接策略,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具体策略
前言: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与初中物理课程交叉的地方,如力学、机械、声、电磁、热等知识,是初中物理的基础课程,将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进行衔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意识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和物理学现象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相融合,加速学校学科融合的进程,进一步扩大教师的教学范围,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
1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启蒙教育,教育重点是通过科学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物理知识做准备,初中物理是建立在学生小学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物理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拓宽学生物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践,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1]。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进行衔接,是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加速学科衔接是理论知识内容由粗放零散型转为系统严谨型的内在要求,是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学科信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其次,学科衔接是对科学学习方法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采用合理的学习方式开展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最后,加速科学与物理的教学衔接,是实现教师物理教学目标的基础,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小学与初中教师将科学与物理进行衔接,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意识,但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期间,衔接过程出现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减弱,学科教学衔接不全面;小学科学教师与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掌握不好,单向性教学衔接影响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小学科学不被重视,导致学生科学素养较低,阻碍学生扩充物理知识体系的进程;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内容单一,教师教学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策略分析
3.1学科教学衔接的原则
第一,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开展课堂教育期间,要注重探究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快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学科的衔接速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教师要遵循实验为主的教学原则,以课堂实验为教学核心,开展物理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物理理论基础,反过来对教学形成促进作用;第三,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保证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3.2明确学科衔接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学科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小学科学知识后,初中物理教师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加快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科学教育与初中阶段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逐渐达成一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二者进行衔接和融合,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明确学科衔接后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衔接工作开展的关键。各个阶段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完善学生科学及物理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容由定性了解转为定量分析与计算,小学科学课程开展期间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的体验,让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初中物理教学期间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强化学生记忆、分析和计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在明确不同教学目标后,科学设置教学流程,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科学与物理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2]。
例如: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杠杆的科学》一课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在备课初期,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掌握和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发展状况,合理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利用故事导入或名言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科学课堂,进而引导学生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等知识进行记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杠杆的实际应用,进而通过课堂实践共同探究杠杆省力的科学原理,即用力点距离支点远、阻力点距离支点近会省力,反之则费力,教师利用课堂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杠杆原理,为初中系统学习杠杆知识打好基础。初中教师在开展相关课堂教学活动时,只需要在小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动力臂、阻力臂、等臂杠杆”等物理名词,分析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以及等臂杠杆的优缺点,共同探究杠杆平衡的客观条件,为初中物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有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3更新学科教学衔接的模式
一方面,小学与初中学校在进行学科教学衔接工作过程中,要积极更新学校的教育模式,采用小学、初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现状展开,增设体验式、主题式、模块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校内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研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进行联合知识教研活动,组织和建立学科教研团队,将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师、高年级科学教师与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有效连接,进行理论知识大融合,针对学生的学科发展特点以及学科融合工作展开联合教研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促使小学和初中教师对彼此教授学科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教师的学科融合意识,加快更新学科教学衔接模式的更新与变革,对推动学生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3]。
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相关知识教学期间,小学教师利用课程中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摩擦力和阻力,对阻碍运动形成初步印象,初中教师要将摩擦力的概念进行细分,将教学重点设置为摩擦力的分类上,教师在通过定期的学科融合教学研讨会,将关于摩擦力方面的重点知识进行提取,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加速学科融合的速度,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利于提升教学实验的效果,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结论:当前,我国小学对科学的重视和普及程度不足,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知识,因此,小学与初中要加快学科教学衔接与融合的速度,加强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引导,更新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和初中教师在学科教学衔接过程中,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让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愉快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构建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丽,马腾飞,姜乐.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000(006):43-44.
[2]卢义刚,程万美.基于思维方法的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有序衔接[J].物理教师,2018,039(008):47-49.
[3]王越.谈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以"物态变化"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5):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