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拓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 金良东 金海波
[导读]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金良东 金海波
        ( 鄂城区碧石渡镇李边小学龙会山教学点 湖北 鄂州)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打好基础,更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与运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也不是说用单一的“教”和机械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目的,教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打开一扇大门。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和孩子互动起来,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能力;拓展策略
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现代主流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大脑活动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而且能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转变自我思维方法,进而产生浓厚的知识探究欲望,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思维广度及深度的拓展,最终实现智力的提升。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敏性的提升
        数学思维的灵敏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迅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能促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开发思维,提高大脑运转的速度,尽快解决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由形见数,转变思维的角度及思维的方法。简而言之,在具备较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及时、快速地思考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1.2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拓展
        数学思维灵敏性的提升能够直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可以说,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数学思维能为各个学科服务。这一特性也决定了数学思维的广阔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对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2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教学氛围,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技巧和方法。拓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做数学题的难度和广度,只有增加深度和广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应用题的方法技巧,不然学生解应用题是老虎吃蚊子无法下爪,比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有趣的导入教学和角色设计能够很快地建立起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状态和进一步的延伸思考状态,并给予学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同时给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目的具有方向性和启发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学生只要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学生的判断能力有了新的依据,在教学上就有很大的亲和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很容易使用数字语言进行数字逻辑思维的刻画,只要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具有愉悦的心情,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即使回答错误或分析错误,但课堂气氛始终能起到集中学习课堂注意力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2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2.2.1加强各方面知识的联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之后,更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各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把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化并连接起来。就像是蜘蛛织成的网,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知识点,整体来看的话,各个知识点都相互连接,就会变成一张完整的体系网。在多元知识体系间建立联系,明确各类知识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展开分析,使学生具备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这样,对学生了解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答问题都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2.2.2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的理论、概念、空间等还是一个个很抽象的事物,并且小学生对于这种抽象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就要教师利用教具等手段来给学生做出直观、具体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这些抽象的事物。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学习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一过程是一个质的累积的过程,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具体化的事物再理解化[2]。随着不断地吸取知识和积累就会达到质的飞跃。这种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的能力培养,对孩子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2.2.3生活与理论相互转换运用
        说到生活与理论的相互转换运用,就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更要依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数学的起源就是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的运用又是个人和团体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教会孩子基础知识和理论,并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帮助孩子理解之后,更多的运用就是在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家长更应该帮助孩子去把理论和生活之间互相转换运用。在生活和理论相互转换运用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产生更多的兴趣,这是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步。
        2.3设置问题情境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比较强烈,但受学习经验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在理解与接受数学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实际特点的了解,设置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数学问题,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身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例如,教师在开展“正方体与长方体”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学工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物体,并仔细回忆这些物体的边与面。在相关数学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主动地探究物体的特点,从而增进对该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2.4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比如,在“乘除法运算”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两位数及以上的乘除法运算技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已知在纸盒子里一共有50颗糖果,其中有20颗桃子味的糖果,香蕉味的糖果是桃子味糖果的一半,而苹果味的糖果数量是香蕉味的2倍。请问香蕉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具体数量?”这样生活化的案例能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数学思维的重要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现如今,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各方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其中,对小学数学的关注尤为突出,因此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会为他的语言、想象、创造、空间、逻辑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能力的形成,会让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2]徐士宝.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教育观察,2019,8(41):33-34.
[3]王鹏.浅析发展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7.
[4]韩焕开.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才智,2019(34):180.
作者简介:
作者:金良东(1978.11)男,汉族,湖北省鄂州市人,鄂州大学专科毕业。鄂城区碧石渡镇龙会山小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金海波(1976.08)男,汉族,湖北省鄂州市人,湖北大学专科毕业。鄂城区碧石渡镇龙会山小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