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燕
威海职业学院 264210
摘要: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也随之加快。在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设备、加大投入、改革教学,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渠道,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牵挂技能型教学,还要加强实际训练,通常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实训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力量,以此强化职业教育能力,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发展现状
(一)数量不足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虽然在积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但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较差,高素质教师数量较少,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不足。总体来看,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仅占30%左右,高素质教师的需求更多,所以缺失情况更加明显。
(二)结构失衡
师资结构包括学历、师生比例、知识、年龄等多种结构。随着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1]。从年龄角度看,年轻教师居多,但缺乏经验,骨干教师普遍呈现出老龄化的情况,中年教师的占比较低。从学历角度来看,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相对匮乏。从职称角度来看,普遍为中低支撑教师,“双师型”教师也比较少。此外,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较少,专业化师资匮乏,师生比例也不合理。
(三)政策匮乏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将设施建设、教学改革等放在首位,师资队伍的培养相对落后。所以,在“双师型”教师待遇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缺少相应的政策,导致“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如此,考评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多学校都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够重视,不利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一)增加师资来源渠道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会为学校提供师资力量,但这远远不够,学校还可以通过招聘、兼职、调动等多种方式来引进更多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弥补教师匮乏、解决结构失衡等问题。在师资队伍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素质关,保障教师不仅符合学历要求,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考察教师自身水平是否符合职能水平,引进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师[2]。例如,可以根据专业进行规划,从应届毕业生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也可以从专业的示范院校中进行招聘,着重筛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通过聘用的方式引进更多青年教师,并重点培养青年教师,解决骨干教师老龄化的问题。
(二)强化教师培训力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要加强“双师”素质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目前来看,很多大众城市中的高职院校已经采取进企业培训的模式,虽然国家、地方和学校都认识到了进企业培训、创新教育、强化实践的重要性,但要落实企业培训工作依旧有很大难度。针对各类问题,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可以将教学经验分享给企业“师傅”,企业中的专业人员则可以将行业高新技术带到校园之间,在教师和“师傅”相互沟通、培训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教师和“师傅”的教学结合[3]。
(三)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目前来看,应该将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放在首位,既要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还要强化考核工作。教务处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各个系部参与,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对各个教师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强化教师的操作、分析、实验等能力,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落实培训活动,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职称、调整工资、岗位晋升等,采用末位淘汰制度,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不仅要拓展教师的引入渠道,还要加强培训和考核工作。
参考文献:
[1]雷波.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培养路径研究[J].中外交流,2019,026(027):14-15.
[2]张玲.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J].饮食科学,2019,No.422(06):123-124.
[3]陈榕利,陈晓忠,吴观全.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多方博弈与对策分析[J].新丝路:中旬,2019,000(012):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