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4期   作者: 达瓦松姆
[导读]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且

         达瓦松姆
         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曲登乡第二小学  854500
         
         摘要: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知识点抽象,且逻辑严谨的基本学科特点。而小学生的理性思维正处在启蒙阶段,有着非常明显的欠缺,习惯于采用感性的、直观的认知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导致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的、感性的内容,去迎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从而促使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1注重课堂准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现形式进行全面分析,为高效课堂的呈现奠定基础。在课堂准备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从教师角度来看,应做好备学生、备教材的两手准备,即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识呈现与讲解方法;此外,还应把握课本中的主体知识,梳理知识框架,找准重难点,确保知识内容与形式与学生主体相契合。从学生角度来看,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展开预习,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初步计算、推理等内容,并强化主动意识为课堂参与做好准备。
         2巧设课堂问题,完善知识体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则需要教师给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空间,而问题的有效设置则是一种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并以教学内容为主,为学生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之间建立有效衔接,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新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其数学认知水平。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笔者首先以问题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出示情境图,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王叔叔家有29行苹果树,每行102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根据问题,学生便能够结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列出“”这个算式,但是这个算式与学生原来已经掌握的算式不同,这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断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巡视,并鼓励、引导,进而使学生充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与相同,以此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3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数学课堂打造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从短期效果上看,这种教学方式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其中包藏的单调、死板等弊端势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暴露,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着手于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执教《圆柱、圆锥和球》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硬纸板、美工刀等,以供上课使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圆柱、圆锥的拆解示意图,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在制作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引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结合手工制作的经验,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输出的信息。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便会被充分地激发,在课堂当中投入更加充沛的精力。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学生会学习到基本的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其不仅需要学生展开空间想象,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一些抽象的立体图形和教学内容场景,这时,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信息,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旋转与角》,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平角、周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课件,加强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功能,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5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小学是学生接触和认识社会的初始阶段,要想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更贴近生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章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推导时与分、分与秒的关系,可以先提前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的时钟,通过观察秒针、分针和时针的运行规律,先推导出分与秒的关系,再推导出时与分的关系。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也走了一小格,也就很自然地得出1分=60秒。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把自家的闹钟分针拨快,引导他们去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进一步体验时针与分针、秒针的变化关系。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指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长方形的学习中,面积是长方形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同时也是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業:让学生对家里的电视机进行面积测量和计算。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明白:原来电视机就是长方形,电视机的面积计算与课堂上教师讲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一样,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和情感。
         6注重课堂检测,提高课堂评价效果
         在完成知识学习后,教师应针对课堂的重难点内容,设计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进而查缺补漏,形成更加全面的课堂评价内容。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巩固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构建小数,并根据选择的不同运算符号迅速计算,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小数加减法。这样的课堂检测充满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小数算法,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参考,引导了学生对小数知识学习的反思,促进教师有针对地调整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7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做出更新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在更新自身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教育环境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林婵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256.
         [3]姚长玲.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57+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