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岩
(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 北京 昌平 100107)
摘要: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为载体,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研读文本、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具体应用进行举例分析,并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提出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主题词: 初中英语,思维导图,应用
正文:
一、研究背景
在以往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忽略了语篇意义的理解-文化的传承,和结构化知识的梳理,而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离不开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给学生的是碎片化知识,学生很容易忘掉,难以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某种工具帮学生整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结构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依据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所创的。思维导图由一种笔记方法演化为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Radiant Thinking)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能让人们借助图形清晰地描绘出思维的线路和层次,同时刺激左脑和右脑,以大脑最熟悉的图象表征方式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呈现出来,是组织和阐述表达知识的有效工具,是灵感和发散性思维的源泉[1]。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使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
三、研究现状和本文的创新点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经将思维导图引入中小学教育。自思维导图引入中国以来,也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黄雪英、胡竹菊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修改和完善过程中锻炼了记忆思维,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有效英语学习策略,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2]。林建才、董艳、郭巧云等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取得了有效的效果[3]。柴绍明、丁美荣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和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认知策略的发展[4]。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对于初中英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为载体,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研读文本、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具体应用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四、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将自己读到的碎片化信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到一起,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下面用两个案例简单介绍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选用北师大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课Lesson12 Healthy Bones为例来说明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利用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语段内容。
通过初一年级的训练,学生们已经对思维导图比较熟悉,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绘制导图。
步骤一:课堂导入。教师使用猜谜游戏引入新课的学习-骨骼。
步骤二:略读,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略读文章,了解文章结构和大意-骨骼的重要性和增强骨骼健康的方法。
步骤三: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一部分(前两段),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步骤四: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借助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复述文段。
步骤五:教师点评。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写作课中也可以帮学生整理写作思路,写出逻辑清晰的好文章。
案例选用北师大版初中英语九年级第六单元榜样人物的写作课,说明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写出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的文章中的辅助作用。
步骤一: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榜样人物及他们的优秀品质。
步骤二:为学生呈现两篇作文让学生阅读、对比并分析,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让学生明确事例和所要衬托的优秀品格之间要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步骤三: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好句子、清晰的结构也是好作文的标准。教师将学生的产出用导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步骤四:学生根据自己所要要描述的榜样人物特征和所选事例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
步骤五:学生根据导图和好文章的标准撰写自己介绍榜样的文章。
步骤六:作品展示
(三)英语复习课中的思维导图
每学完一课,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来巩固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将零散的词汇有逻辑的组织起来,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鼓励学生将各课的思维导图组合成单元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回顾单元主要内容,分析各课内容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思维碰撞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建立起单元内容的整体观。
五、英语教学中使用要点图的建议
在引入思维导图的初级阶段,教师最好带领学生研读文本,提取要点,分析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图形呈现在板书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导图进一步详细分析文章,不断细化、完善,最后鼓励学生复述文章。
如果教学中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思维导图,教师最好放手,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经验,独立制作。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都有差异,因此,他们所生成的作品必定各式各样,只要是逻辑清晰、要点齐全就是好作品。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也可以利用班级展板等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简历学生成长档案,收集学生作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和进步。
六、参考文献
[1] Novak,J.D., Gowin,D.B. Learning how to learn[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2] 黄雪英,胡竹菊.思维导图融入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实验研究2009(5):p38-p42,[J].外语电化教学,2009.
[3] 林建才,董艳,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2007(10):p65-p68, [J].中国电化教育,2007.
[4] 柴绍明,丁美荣.计算机支持的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006(8):p7-p14.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
[5] 陈建青.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
[6] 马武林,陈钰.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理论探讨2008(3):p55-p58.[J].现代教育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