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陈欢
[导读]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陈欢
        乐东县乐东中学  海南 乐东  572500      
        摘要: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不断深化改革,高中期间对生物的教学更是必不可少。在新的教育制度中,指出了往常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弊端,并提出了新的方法及要求。随着时代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些还可以沿用,但是大部分都需要改变。主要对目前生物课堂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一些新的生物教学方法,以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使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且学生在上高中以前对生物知识没有系统性的了解,导致他们的生物基础十分薄弱。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他们创设学习情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课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1革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明方向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去完成。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动,只有从思想上认清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会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培养创新能力落实到日常各项教学活动中。把教学理念从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实施者,在平常的课前教学准备中,应有意识地添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依据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会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普及生长素的定义,接着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最后讲生长素的具体应用案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将知识讲解得很清楚,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并没有进行自主思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教师应多让他们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在讲解生长素相关内容之前,先让他们买一些生长素(生长素无毒无害,且因技术成熟,价格十分低廉),自己养一些植物,多设置几组对照组,定时喷不同剂量的生长素,从植物的生长情况总结生长素的作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将更为出色,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什么才叫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老师讲授之后,可以将知识点等基本吸收。老师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很重要,将老师讲授与学生互动分配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有最高的听课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老师讲很多,学生却只能吸收一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新课程下的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主观接受能力,老师合理分配上课时间,宁可知识点少讲一些,也要确保学生能够吸收,不能将课堂时间浪费。另外,老师要时刻跟随教育目标设定课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一节课40分钟,老师讲20分钟,然后布置一道题,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实行合作学习
        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前提是自身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由此来激励学生能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自己的思考。通过这一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教师给学生布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任务,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不能成为个体而存在,需要与他人协作来共同完成作业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3.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分歧,这就需要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来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且处理好内部矛盾,有利于团队合作的更好发展,小组成员之间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创新实验教学,强化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需将预实验活动落实下去,以便对各个实验环节充分了解,针对实验过程中暴露的不足,及时进行创新与优化,帮助学生成功开展实验。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实验现象,才可以有效指导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实验成效进行客观评价。总之,通过预实验的开展,教师能够对实验教学计划有更加科学的安排,增强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其次,要对实验预习学案进行科学设计与优化。基于教材所实施的预习活动,学生难以对实验要点与流程全面掌握,进而制约实验活动的开展成效。因此,教师可以将图标式实验学案制作出来,全面、生动地呈现实验目标、原理、操作流程等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得到改善,这样对于实验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也具有重大意义。再次,鼓励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大胆提出问题。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内容,需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验过程,将自己的疑问、见解及时提出来,这样学生的质疑精神能够得到培养,也可以深化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有一些学生就提出了诸多有见解的问题,氧化氢酶能否被应用过来?酶活性是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酶失活的温度临界点是什么?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价值。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与探究,找出答案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为了将学生的实验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完成常规生物实验活动后,可由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判断是否还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秉持一个理念,那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思考。教师应该和学生构建一个自由的沟通环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及时对教师反馈课堂教学问题。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增加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主动探索的欲望,认真进行思考。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不要急于打断,应该让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可以给予纠正与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课前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进行自学,在课堂中让他们进行讲述,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结语
        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不仅要沿用传统教学的优点,也要摒弃其缺点,要让学生具备主体意识,给学生充分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辛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2.
        [2]刘彩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15(8):191-200.
        [3]罗卿.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4(10):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