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基于疫情背景下乡村教师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网络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何德中
[导读] 在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以来,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何德中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马场小学  
        摘要:在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以来,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除了为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契机,也使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乡村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顺应发展环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了推动乡村教育改革振兴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在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起源及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基础上,探究了基于疫情背景下乡村教师应用“互联网+教育”开展网络教学中,乡村教师在今后专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停课不停学 、背景、“互联网+教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背景]跨入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肆虐,为了战胜新型冠状肺炎,从今年春季开学至今,为了停课不停学,我市所有小学师生开展了“居家网络教学”学习。我所在的学区按市教育局要求完成了语、数、英、科学、品德等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学成效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同时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特别是这次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而开展的“居家网络教学”的情形来看,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为明显,师生通过合理应用腾讯会议、微信、QQ、钉钉等媒体,开展网络教学学习,使得教学不再被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单向机械活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双向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复杂性入手,采取通过信息技术与不同的理性思维方式来处理教学问题,这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环的境变化不断进行学习、实践,从而达到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 “互联网+教育”的开端及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教育”的开端
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和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而“互联网+教育”的协同发展服务模式成为了教育服务模式的重点所在。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尽快实现“互联网+教育”模式协同提高小学教育发展势在必行。进入21世纪,“互联网+教育”模式主要是建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以及终身化的一种教育体系、这要求教师尽快地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技能。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与机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领域不仅需要认识到自身面临的冲击与变化,还需要认识到其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
首先,站在教育资源角度分析可知,教育资源逐渐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教育资源以往只存在于学校、图书馆及教室等相对固定场所,师生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才是教育资源的适用对象,而互联网有资源储备容量大和信息交流方便等亮点。借助互联网平台,能够与互联网终端的“用户”进行共享交流和学习,实现教育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
其次,站在学生(或家长、老师)角度分析可知,学生(或家长、老师)正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作用下,学生(或家长老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意选择喜欢的内容自主学习,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和服务。然而,自主学习模式也存在某些问题与挑战。例如学生(或家长、老师)对知识的学习相对碎片化,不能系统的把握知识,并且这对他们的自觉性与自控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另外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要求学生(或家长、老师)具有一定的判断与标识能力。
最后,站在教学角度分析可知,“互联网+教育”模式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主体转变为了课堂的主导者,同时从讲台走向了屏前。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所出现的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怎样跟随时代的发展进程,这需要教师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路径探究
本学期,在开展“居家网络教学”中,通过培训,我校教师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能开展网络在线授课,有百分之三十的教师网络教学效果较好。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形式的变化,迫使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推进自身专业发展。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对所有人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了知识经济社会,所有人都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持续完善自身各项技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培养者,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引导者,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与交流,引导学生掌握并创新学习方法,特别是要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新型教育服务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慢慢独立学习和探究。
例如,在本次居家网络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线上线下,媒体导学,欣赏品读教学方法。基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直播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导学,将《守株待兔》的动画片和朗读录音发在班级群让学生欣赏、跟读、熟悉理解课文;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朗读或讲故事的录像发在班级群相互学习。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适应“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
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难以达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要求。现阶段,由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逐步衍生了一师一优课、优质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主流模式,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同时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并且贯彻落实了教育公平政策,为学生(或家长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达到了学生(或家长老师)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在大数据系统与新技术的支持下,乡村小学教育模式正转变为个性化与多样化, 创新了课堂教学,提过了教学质量。
(四)拓展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一个累积过程,是一项系统培训工程。我校结合市教育局安排部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及能力提升培训,以便让教师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需要。
例如,在开展居家网络教学中,市教育局首先组织全市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的专业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直播教学的试训工作,然后由各校的专业教师回校对本校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技能培训;学校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开设的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坊。这些都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完善了乡村小学教师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乡村小学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动态、可持续发展的。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体现出平等、民主、开放等特征。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比,这种模式有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丰富了教育资源,也更加注重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与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并逐渐趋于完善,乡村教育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张雅双.“互联网+教育”与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文教资料》,2018.21.05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