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艳
62010319770423**** 西安轨道交通技师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6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问题也逐渐增多,这些新型问题的出现,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健康成长带来多方面影响。本文在对心理素质概念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以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措施
在职业教育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不断复杂化,学生群体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层面的问题不断出现。在相关调查中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探讨对应的解决途径,是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问题开展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1、心理素质概念探析
就理论层面而言,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展现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及适应性特征。在相关研究中显示,作为青少年群体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能够直接显示不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体现学生个体的成长状况。随着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群体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和教育组织体系,但是实际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现状
2.1 具有明显的叛逆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受制于我国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又具有一定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更加侧重于实践知识学习和集体活动开展,对学生的抗压能力和组织纪律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部分学生展现出明显的叛逆心理,在日常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对教师或者组织者的要求采取不听从、不反驳、不抗拒、不执行的态度,对集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面临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困难问题时,这些学生又会选择逃避为主的形式,完全不具备与其年龄相当的抗压能力。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对于正常教学秩序组织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2.2 自信心建设不足
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还存在较为明显的自信心不足、同时又较为自满的现象。这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学习存在一定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不愿意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对于作业和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是在取得有限的学习成就时,又会出现一定的自满现象。尤其是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择业过程中对职位选择认识不清,对于未来就业方向认识不清,缺乏应有的自知、自省和自制力,不仅影响了职业选择的合理性,还对个人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3 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在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较为重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中,都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仅有极少数院校能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
也有部分院校能够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中,但是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硬性要求,以此使得学生对自信心理素质培养重视不足,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素质状态。
2.4 实践平台缺失
心理素质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层面进行培养,需要教师进行多元化指导和综合性训练。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基本都是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忽视了心理素质培养实践平台的建设。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内容中也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和培养,甚至会出现错误引导的问题。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逐渐趋于年轻化,自身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使得心理素质教育无法深入开展。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3.1 实施针对性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是科学、层次性的学科体系,不同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不同,所需要采用的解决办法也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或者心理培训师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时,必须结合实际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应当从个案角度出发,多采用鼓励性的教育为主,引导学生逐渐培养坚强、拼搏的精神,避免对教师或集体产生依赖心理。而对于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来说,则应当深度分析学生心理误区产生的动机和原因,引导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身能力,逐渐树立更为健全的心理状态。
3.2 关注家庭因素影响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与家庭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这方面的分析存在较大难度,甚至是家长不愿配合等方面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优化具体工作方法,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学生之间的联系,采用立体化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3 构建新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仅依赖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应当从整体情况出发,构建新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要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体系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我心理状态。其次是要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教学特征,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为学生解决心理层面问题,同时还能够辅助心理学课程教学开展一些宣传活动,提升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再次是在校企合作等实践活动开展中,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分析,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纳入综合考核体系中,并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用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强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加强在这方面的理论分析,构建新型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力度,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慧敏,王玉霞,李靖,杨少宗,崔华胜,闫明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应对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23):243-244.
[2]苏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17(02):240-241.
[3]汪双成.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才智,2017(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