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韩慈爱
[导读] 当前教育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大家也都清楚课外阅读对孩子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韩慈爱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  
        【摘要】当前教育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大家也都清楚课外阅读对孩子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管是“量”还是“质”都不尽人意。笔者基于儿童的视角,从“共制评价标准”“归还评价主权”“落实评价过程”“丰富评价方式”四个维度,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评价策略,有效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儿童视角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量变才能产生质变。让孩子喜欢阅读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只有孩子打心底里喜欢阅读,才能更好地提升阅读质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一本课外书的时候,还是充满好奇心的,阅读的期待也很高,但是,时间一长,慢慢就会发现大部分孩子的阅读激情会减缓,甚至产生消极对待的心态。如何才能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激情,对阅读充满期待呢?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热情的关键。儿童是课外阅读的主体,那么,评价也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将儿童的需要作为课外阅读评价的核心,以促进儿童的阅读成长和阅读积累。
        一、共制评价标准
        基于儿童的视角,我们就是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在不偏离道德底线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孩子的想法得到认可了,他们才会用心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基于平等的原则,我们赋予每位学生参与制定本班课外阅读评价标准的权利与义务。首先,我们组织孩子们一起了解《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中年级阅读的要求。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从“阅读兴趣” “阅读状态”“阅读数量”“阅读效果”四个维度,一起起草班级课外阅读评价标准。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投票通过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并在具体的阅读评价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进行定期的修改。
        二、归还评价主权
        有了评价标准,那么,谁来评?怎么评?现在的评价大多都是以教师或家长为主体,我们能否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呢?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我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本班级92%的同学希望由自己、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评价,80%的同学表示不希望家长参与评价。因此,我们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三方共同评价,经过班干部提议,全班同学投票决定三方评价主体的权重分别是30%、40%、30%。每个月组织一次“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首先在每个四人小组里产生一名“小组阅读之星”,再参加班级阅读分享会,由全班同学及教师一起投票,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对获得“阅读之星”的同学颁发奖状及奖励一本书。每月一次的“阅读之星”评比活动,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阅读氛围。
        三、落实评价过程
        首次,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然后,在小组里进行自评报告,主要围绕本月自己的阅读情况及阅读心得展开演讲,时间为1分钟。小组的另外三名同学根据标准对其进行评分。

最后,在四人小组内,产生一名小组阅读之星参加班级阅读之星的评比。“班级阅读之星”评选流程:首先,班长担任主持人,宣布“班级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开始;接着,“小组阅读之星”上讲台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阅读分享;然后是互动交流,同学们可以举手发问,针对所交流的阅读书目进行互动;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对参选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出十位班级阅读之星。在班级阅读之星的竞选环节,有的孩子还能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分享,确实很让人震惊。整个过程做到透明公平公正,每一次的评选过程都是孩子们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进步的过程。
        四、丰富评价方式
        (一)在比赛活动中评价
        组织学生形式丰富多彩的比赛,让孩子们在参赛过程中进行评价交流,既能检验阅读效果,又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比如,组织孩子们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再引导孩子我们也可以像电视节目那样开展“班级诗词大会”,孩子们都很开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出题、制定比赛规则、设置比赛奖项、撰写主持稿、邀请评委、布置比赛场地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另外,还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读后感比赛等,在一次次的比赛活动中,学生们的阅读成果得到展示,他们深深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这将成为他们继续阅读的催化剂。
        (二)在展示交流中评价
        学生读了书,心中有了想法,就会想要跟别人分享,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是学生保持阅读热情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要定期给孩子们搭建展示交流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孩子们的阅读心得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比如,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孩子们能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本周的阅读体会,也能聆听其他同学的阅读感悟,小组交流结束后,推荐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跟全班同学分享阅读心得。通过同学和老师的投票,评出本周的“读书达人”,颁发奖状进行奖励。另外,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划出专门的区域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每当孩子们看到板报上面展示自己的作品时,露出的笑容是最真挚、最可爱的,我想,那是被认可的笑,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展示栏每周的主题不一样,每周更新一次,力求让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次的展示成为孩子们爱上阅读的加油站。
        (三)在班级群里评价
        课堂上的展示固然重要,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发现有不少孩子想要展示,但是都碍于时间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展示机会。因此,我想到了班级微信群,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时间与空间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我让学生在群里定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老师和同学们就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文字表达、语音点评、表情图及小视频等。每次的阅读笔记分享都能吸引众多家长围观,家长们都很惊讶孩子们能写出这样深刻的读书笔记,并在群里留言表扬这些孩子。孩子们看到家长们的赞许,都乐开了花,这也成了孩子们继续阅读表达的重要原动力。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必然会促进和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我们心中始终装着儿童,真正发现儿童的阅读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真正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淘志琼.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
        【2】祝新华.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