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富英 初常红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山东省烟台市, 264100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综合相应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创新教学观念,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通过阶梯式教学,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加强对学生思维引导和启发,保障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就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阶梯式;问题;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并不只包含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有许多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人的进步。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中华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难以帮助学生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理解,不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一、阶梯式教学概述
“阶梯式教学法”又被称作为“阶梯式学习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一步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得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高效稳定的开展[1]。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将阶梯式教学应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效率。阶梯式教学法主要是在认可每一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客观差异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己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构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阶梯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问题较多的学生,通过具体的目标,符合学生心态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阶梯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阅读目录,制定更加明确的阅读目标,积极探索新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型,并且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新评价机制,全面提升阶梯式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对分级阅读活动的正确认识现象,而正是由于缺乏分级阅读标准,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仍旧处于见仁见智的阶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分级教学,难以增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而通过阶梯式教学,通过有效的思维碰撞,以构建适应性较强的分级阅读标准,加强实践和总结,确定分级的内容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探究,通过理性思考,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实现“读书为人生奠基,为教育添彩,为发展增色”的终极目标[2]。
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阶梯式教学的策略
(一)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保障阅读达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阶梯式教学中,教师要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内的文章,还要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丰富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让小学生了解更多除课本以外的书本,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开发小学生的思维,促进小学生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小王子》、《大林和小林》、《草房子》等童话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以童话故事为主,讲述了不同的故事,让学生相信世界的美好与温暖,让学生被童话的故事深深吸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增加小学生的阅读数量;除童话故事书籍以外,教师还要为小学生推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让小学生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让小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修养。教师可以定期到学校阅览室借阅图书,可以在班级创设“读书角”,给学生提供阅读更多书籍的平台,不断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实现课标对小学生必须保证最低阅读量145万字的要求,保障小学生的阅读达标。
(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提高阅读兴趣
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阶梯式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积极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综合学生的个人习惯、年龄特点以及自身的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建立阅读科学评价体系,在学生在有书可读的同时,更有书爱读,有书会读。因而教师还要发挥其指导作用,保障阅读教学活动能够高效稳定开展,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信心[3]。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评价。考级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将推荐的书目进行分级,制定评价标准,定期组织阅读和考级活动。出题时,以学生阅读书目为依据,以信息的提取、阅读能力、积累运用等为目标,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命题,汇编出A、B两级四份考题。A级考题主要针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B级考题针对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考试时,学生随机抽题,只要得分达到了规定的百分点,即可晋级。晋级后,我们可以在文化墙上增设“阅读晋级”光荣榜,将晋级同学的照片贴到最高处。我们学校在教学楼各个连廊处绘制阅读成长树,每学期读书过级的孩子,就可以贴上写有自己名字的相应级别的小树叶,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目标,有了动力,争先恐后地投入到读书的热潮中,有的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三)问题引导阅读,适当融入信息技术
在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加强利用问题引导阅读,并且可以适当融入信息技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的问题启发和引导,让小学生对文章的情节产生好奇心,不断地融入文章的情景和内容中,并深入剖析文章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精神。教师还可以加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构建活跃的课堂,引导学生加强自主阅读。例如,在学习阅读课本内的文章时,比如《守株待兔》,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猜寓言故事的名称,调动阅读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通过阶梯式的阅读,不断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在等兔子吗?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最终等到了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文章阅读,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也不断强化小学生学习阅读的体验。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阶梯式的教学,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高效稳定开展,不断强化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让学生能够认识阅读教学的价值,增强学生阅读积极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了达到实际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合理启发引导,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指导学生加强阅读技巧的学习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幸梅.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3):209.
[2]杨小亮.小学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指导研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8,000 (003):P.13-13.
[3]徐寿美.四年级小学生作文的阶梯式训练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9,(9):64.
【作者简介】邵富英(1977年8月),女,汉族,籍贯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初常红( 1973年1月),女,汉族,籍贯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一级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