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媛
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想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其中,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不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对此进行分析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不单单可以让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增加,加强学生对语言结构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大幅度提升。所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受到老师的高度关注。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开展情景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并且在开展情景化识字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让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进,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的教学思想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还是以传统教育思想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整个教学过程掌控过度,单纯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不重视学生自主接受知识的能力,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感,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变得不积极主动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基础能力方面的培养不是非常关注,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学生的基础能力只要保持现状,无需得到太多的提升,现在的能力已经够高了。然而每个学生由于个人方面的不同、个人能力的不同,导致每个学生之间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二、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经过实践的考验,表明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情境化训练的方式是可行的。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突破,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让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兴趣得到激发,让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持续提升。
1.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故事和游戏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的情景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吸引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时穿插不同的故事,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狮”时,可准备一些有关于狮子的图片与有关于“狮”字结构的小故事,并准备相应的道具。讲解时,可先为学生出示有关于狮子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为其讲述结构小故事,让学生扮演故事里的主角,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狮”字的组成。通过这种方法,即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在游戏之中,加深学生对于主要教学内容的认识与记忆。这种情景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而言是最为合适不过的教学方式了。
这不仅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还能够教授其自主学习的方法。
2.将音、形、义教学相统一
在语文教学之中,离不开文字的学习,文字不仅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文字的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的生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小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时,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说,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为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着重对学生的识字方法进行培训。另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朗读生字时,能够准确地读准字的音调,并能够牢牢地记住字的形状,了解字本身的含义,使字本身的音、形、义能够得到统一,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汉字。作为识字教学最为重要的三点内容,字形、字音、字义使学生在学习生字中所必须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情景化课堂,教师能够系统且快速地了解并掌握学生对于一个生字音、形、义的理解,还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学生,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切勿忽视造字原则
让学生充分理解汉字的造字原则,会为学生营造音、形、义统一的汉字情境。在学习汉字时要想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简单境界,就要充分研究其规律特点,对症教学。最初,汉字是符号的抽象表达,原始的汉字仅仅是单纯的图形,随着时代的演变逐渐成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例如,“人”、“田”等汉字就是根据人和田的形态创造出来的,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类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同时附加以合适的故事,将这类汉字的音、形、义有机统一。这是一种参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必完全局限于演变过程的展示,可以将同类别的汉字进行归类,对比分析进行归类学习。如“江”、“河”、“湖”、“海”都是和“水”有关的汉字,因此都有水字旁;“跑”、“跳”、“蹦”、“踩”都是跟“脚”有关的汉字,因此都有“足”字旁。通过此类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4、图文结合突出特性
文字起源于图画,因而有“书画同源”一说。如果在汉字教学中引入图画信息,实现图文结合,就会起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书中的插图用所学汉字标示出来,图文结合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印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进行汉字“跑”、“跳”的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示“跑”,一组演示“跳”,表演好的予以奖励。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提高了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识字学习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绍铎;;曹淑梅.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29):69-70.2.
2.梁美玲;;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识字教学[N];大众科技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