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仁忠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十一小学 325802
摘要;小学数学相应的概念教学一直都作为具体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概念教学的引入应当属于概念教学环节中的起始阶段,同时成为具有关键作用的重要环节。充分结合概念教学实际的理论课程,从而能够总结出一部分具有实用性的、有效性的与有特色等方面的相关引入策略,多开展生动有趣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数学活动,积极探索新旧理论知识相互间的联系等各具体方面。经过对概念教学进行相关的引入策略研究,从而总结出系统性与有效性的策略来对概念教学进行深入的指导,进而可以达到提高概念教学的实际目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概念教学
引言;
有一位英国名为哈曼的教学家有“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1]的教学观点。在实际的概念教学引入过程当中,应当需要全面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这是对学习新概念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面有效的引入策略应当需要达到三方面的目的,其一为能够充分地吸引到学生好奇心从而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其二为能够促使学生的知识回忆,以便于构建和数学知识相关等各方面的基础,其三为可以侧重于重点与难点的分析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充分体现概念相对应的关键属性,对学生后期阶段的概念理解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
1、概念引入的作用分析
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对于概念的知识点教授比较困难,通过在具体教课中的时间总结得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点是他们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乐趣;第二点是数学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化,他们不容易掌握。但是教师运用概念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让这些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感兴趣,学习的效果更佳。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概念,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述,不断降低其学习的难度,提高其理解能力,让学生得以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概念。
其次,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的时候,不单单要用到数学的公式及相应的运算法则,还要使用数学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题。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注重数学概念对整个数学学习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熟练地掌握数学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进而更快度的解答题目。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使得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也不一样。数学概念的表现方式的不同,促使其引入需“因地制宜”,而且教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需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2.1实例引入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认识不强,而数学概念大多为抽象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保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进而让学生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例引入是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概念转化为相关实例或提供直观的模型,从而让学生能通过观察认识将抽象的内容归纳为形象物质。例如分数的意义是较为抽象性的概念,在教学中难以定义让学生学习, 因而教师可采用学生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进行区分,可设计相关的圆形模型并将其等分为多个部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概念。此外,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图形求面积公式的问题,通过死记硬背虽勉强让学生运用但是难以理解实质,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教师可直接建立各类三角形及四边形等模型,而长方形能通过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拼合,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拼摆各个模型,从而找到各类拼摆的模型之间的组成规律,且能通过形象具体的模型进一步推导出抽象的相关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及模型的引入策略不但使教学课堂的生动有趣,更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
2.2直觉思维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对其后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的边长或面积计算,只要有一固定值学生便能从直观的图形来猜测答案,其本身并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虑计算。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能直观判断的概念加以巩固,并设计出较为复杂但依然能通过灵活思维直观判断的问题让学生们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例如数学概念中大多利用几何形状计算一些路程问题,其实质也是在计算几何形状的边长、周长或直线长度等, 部分图形虽较为复杂但依然可以利用直观表象来判断,让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图形周长的计算后再将其运用到相关问题中,建立更加独立直观的图形,进而能让学生通过表象便能判断相关概念。
2.3言语感受引入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思维的深度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情况,一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论知识只有表面意识,却未能理解相关概念的实质意义及规律,或是只有模糊的感觉便不再深入思考,往往导致后期学习上无法真正运用相关知识。通过言语读出相关概念,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其概念知识。首先是要求学生在粗读过程中知晓概念,了解概念的运用范围,之后便通过仔细阅读而进行断句分析,了解概念中各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随后可通过精读概念后让学生深入思考概念的使用范围,同时为学生讲解概念的具体内容, 并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相关概念知识。
结语;在概念教学的实现过程中,学生应当作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积极地引导学生由要我学的状态进入我要学的状态,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出学习概念相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概念教学环节中,掌握概念固然应当是学习的重心,经过展示出直观丰富的典型素材实现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具体思维形象中相对应的具体性和概念抽象性的相关矛盾,能够引导学生达到概念本质属性的深刻学习目的,以实现概念教学的效率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邵燕萍.让“静态”概念“动”起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3]王耕,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