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江苏省常熟浒浦高级中学 215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同时,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手段,尤其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被广泛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小组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解决,每个人都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做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途径
引言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授课模式发生改变已成为必然趋势。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诸多问题。另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认知,也会受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一种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合作教学。合作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上,民主性也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开展合作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教学模式单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这是高中数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很多高中教师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会采用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缺少创新的教育方式,甚至会觉得不能耽误一点学习的时间。然而,这样也会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展开,降低了学生的启发性思考能力,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有消极影响。其次是课程设置不够。高中数学的难度系数还是很高的。想要教好这门课,教师就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和逻辑力。然而,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因为学习能力的不足,所以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讲是很困难的。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要合理设置课程,否则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
2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途径
2.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
从广义角度上来看,建模过程存在于每一项数学知识与定理的形成过程中,所以这意味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建模的过程,在最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关注学生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尽可能采取创造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在问题中抽象出模型,要让数学建模活动存在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即使是数学练习题和例题上,也能让学生体会模型的建立过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为了建模活动能够顺利展开,需要将数学知识的相关特点以及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结合其中,通过创建学习情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感悟出数学建模。例如,函数与指数的概念教学。这部分教学内容就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进行导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自身的教学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等内容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更快、更扎实。
2.2创新小组合作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各大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教育部门逐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管理,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建教学资源网站或者运用钉钉等信息化软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2.3激发小组合作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高中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公式等理论知识十分枯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好。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通过交流讨论理论抽象的概念,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通过小组交流中提升自己。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模式中要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黑板教学,将实验规律及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制成课件,并采用动画图片,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2.4合作探究式教学实施步骤
首先是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从问题出发的,探究的问题需要在一定情境中提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很重要,应该契合学生真正的需求,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应该创设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才会有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教师可以顺理成章的引导他们去进行探究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商场打折促销创设问题情境,对每个学生来说商场都很熟悉,他们也希望买东西的时候能够有折扣。另外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要符合数学教学目标,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要掌握哪些数学思维,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都要考虑。其次是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分组合作探究是合作探究的主要部分和中心环节,通常包括以下方面:首先要给问题进行定向,所谓问题定向就是汇总小组问题确定要探究的问题,这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观察和实验,在数学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实验课程,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观察和实验,只是数学实验都是思想性的,需要提出概念设想,然后按照数学原理进行推导实验。再次是假设和猜想,假设猜想就是学生根据自己数学知识水平,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的问题给出一个假设或猜想。第四步是解释和证明,通过归纳法、数学直觉得出的假设不一定正确,所以在假设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验证假设结论是否正确,并且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有通过证明和解释才能证明之前提出的数学假设是否正确。
结语
总之,现代化高中教育的推进,对于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会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飞.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20(1):87.
[2]纪秋华.浅析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模型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40-41.
[3]顾金花.让情境来自生活,让课堂回归本真:记“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学的心路历程[J].中学数学月刊,2019(10):36-38.
[4]王靖.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3):27.
[5]于红燕.高中数学探究教学案例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