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艳霞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中心学校 652209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语文是一门需要倾注大量情感的学科,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资源。而小学作为正规语文训练的重要开端,往往更加需要融入大量的情感要素。基于此,移情教学策略的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为此,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移情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移情教学 教学策略
从实际情况来看,移情是个体所需具备的特殊能力,是经过后天学习、训练之后得到的结果。教育领域中的移情训练,是有效开发个体潜能的重要途径。具体来看,语文教学中的移情教学,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情感智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移情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恰当的教学指导策略。这样一来,有利于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而使移情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情绪追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会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恰当的语言提示和启发,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体验进行回忆,从而加强学生情绪与特定情境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为移情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感性基础。
以《妈妈睡了》为例,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的所见所闻,以此来表达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对于母亲的形象,学生在生活中往往会在不同的事件中产生不同的印象。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发生的与母亲有关的事情进行回忆,并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些事有怎样的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情感体验产生的情境、事件以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回忆与联想。这不但优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的意愿。
2.言语唤醒
言语唤醒主要是指通过语言活动(分析、讲解、描述、提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内容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以此来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观点、想法。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辨别、觉知他人情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我结合课文的内容提出了以下问题:(1)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2)小蝌蚪在找妈妈时遇到了什么动物?他们说了哪些话?(3)如果是你,当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时会有怎样的想法?你会怎样向陌生人寻求帮助呢?然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要素产生了比较准确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课文蕴含的情感内涵与学生原有情感、认知水平之间的结合点。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移情换位
移情换位主要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让学生通过分析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自己转换到相应的角色与情境中体验相关情感与情绪的方法。移情换位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情绪迁移到相应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以此来体验他人具有的情感态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所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同样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通过问题思考的方式初步理解了故事角色的情感内涵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分配角色,并按照课文的故事主线对表演中的对话语言进行自主性的设计。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思考,并使学生在思维发散中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自我评价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移情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自我评价。组织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诱发学生的自我调节,并使学生进行自我激励,进而从内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了使自我评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这种学习体验是学习价值有效感与个人能力有效感的综合体现;第二,要帮助学生合理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评价以及自我反应。自我评价的合理性,既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控能力,又可以使其学习行为更加稳定;第三,引导学生将良好的自我判断与评价转化为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合理地调节了学生的动机水平。
总之,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移情教学是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教学策略的要求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还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增莲.基于移情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对策[J].神州,2017,(6):123.
[2]黄晓勤.移情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