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欧雪连
[导读] 阅读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部门对文学传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欧雪连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中心小学 530007
        摘 要:阅读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部门对文学传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学业压力不断地增加,心理问题更多的出现在了小学阶段,这种现象的产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小学语文本来就是打基础的过程,语文阅读更是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讲授知识的一种直接途径,所以在阅读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来讲,最重要的就是从阅读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重在积累,每天阅读表面上没有较大差别,但是影响确实潜移默化的,为了让学生身心有全面的健康发展,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阅读不仅是让学生培养文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建设就是其中一方面,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渗透非常少,并没有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只看到了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力是否提高,忽略了学生中最常见的情感问题,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阅读中去,才能充分的发挥阅读的重要性。
        1 当前阅读的现状
        1.1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些学校没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这无形之间就放松了学生对阅读这个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放学之后家长忙工作也疏于管理,所以当前很多学生没有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或者陪伴,很难养成坚持每天读书,比如在疫情期间,即使每天在家,家长没有让孩子每天阅读的意识,孩子只想玩手机,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教育是教育最基础最关键的时候,作为传统文化的下一代接班人,广阔的阅读会让他的世界多姿多彩。长时间的保持阅读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的就会接受读书,把阅读当成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这样相对于老师来讲,通过阅读进行心里健康的渗透教学就相对于简单。
        1.2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在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着课堂的进度,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上没有自主权,完全被教师引导,这样不利于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更不能有效的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会导致缺少学习的动力,会让学生有限的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去。
        2 关于阅读中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联,认为心理教育应该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辅导,语文的阅读课就是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增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

小学的语文教师在上学生的阅读课的同时,并没有通过课堂中的小例子来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其实都是发现学生情绪的一种途径,比如一些角色互换的作文《假如我成为了家长》等,都是让学生用自己真实的想法去表达,作文中无意间就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发泄,无论是开心和感动,还是悲伤和愤怒,教师都能够通过对作文的批改进行一次简单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并不是很准确,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教师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程度,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心智还尚未成熟,心理容易受到波动,教师要进行良好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设强大的心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掌握渗透方法
        教师要牢牢地掌握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认真的落实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涉及心理方面的教育,也是结合了语文阅读的技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积极的指导遇到问题的学生,年轻的教师要能够虚心的向年长的教师请教,以能够正确指导学生为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这是实现语文阅读向心理健康渗透的基础,如果不是真正的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在教学时就会凸显出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精通,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要阅读和心理学以及心理教育相关的书籍,并且能够不断地进行总结,摸索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法,一名教师要能够完全的掌握课堂所用的内容,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教育渗透,在自身专业知识补充之后也能帮助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才。
        3.2 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渗透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贯穿着整个过程,多种因素都在制约着阅读心理,教师要对能影响学生心理的关键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阅读心理的关键,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在现在的特殊时段,疫情过后刚开学,很多孩子的水平不一样,有的在家认真学习,回学校理解的就相对快,有些孩子没有学习,学习的就相对慢,同学之间的对比让有些心理素质不是太好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在课堂的阅读环节中很可能会烦躁没有耐心,这时教师应该及时的指导,并且耐心的引导学生功课,帮助他理解课本知识,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在稳扎稳打中追赶别人。灵活的掌握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变化,能够精准有效的进行心理渗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状态。在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的阶段,是通过文章的言语表达,感受出作者情感变化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在这个心理的变化和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渗透教育,通过对文章的补充和再次讲解,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自主的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思维。
        4 结束语
        阅读可以影响一个人整体的综合素质,它是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而通过阅读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锻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正是教育改革中优势之一,改革创新中把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培养全面性人才,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袁丽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2):45-52.
        [2]康丽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现状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12):75-80.
        [3]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6(3):11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