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学中探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霍艳
[导读] 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不堪一击,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成长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如果受到不良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霍艳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滨河学校  黑龙江,双鸭山  155900
         
        摘要: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不堪一击,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成长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如果受到不良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健康人格完善,采用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到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渗透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得语文这一具有较强人文性和社会性的学科发挥了自身的育人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提升自身思想认识,专注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积极转变各种教学理念模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无形中,最终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一、改变传统观念,专注教师能力提升
        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专注自身心理健康学识的充实,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我心理健康素养知识,只有这样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自己的思想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合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其次,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网络或书籍的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充实自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也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优秀的教师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自身平时在教学中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模仿能力也很强,教师负面消极的心态和行为很容易会影响到他们,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仪态,以此在无形中影响学生。
        二、关注学生思想,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在教学时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全面激发出来,为了塑造学生更加完善的人格,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师生和谐关系让学生愿意遇到什么烦恼都跟老师讲,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教师才能够采取手段推动其健康心理形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五年级的小C近来在日记中写了生活中一件极其细微的小事,大意是爸爸妈妈近来总是说工作忙,没有在节假日回来看她,这使得她很是沮丧。看似这件小事对孩子暂时没有很大影响,但教师要能够“火眼金睛”从中看出留守儿童心理细微变化,及时关注这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尽管并不能与父母之爱相提并论,但教师真诚的关心能够帮助孩子疏解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到真实情况原因并委婉向孩子讲明,这不仅能让孩子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学习,还能得到师生之间距离的拉近,让学生愿意遇到烦恼找老师。
        三、挖掘文本要素,提升学生共情体验
        教材是语文教师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小学语文教材,挖掘其中存在的文本要素合理应用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深入到相关情境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体悟文本中内涵的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通过分析文本可以得知本文讲的是廉颇因为不服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就多次为难他,蔺相如却一再容忍,最终赢得了廉颇的敬重,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针对廉颇和蔺相如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讨论分组进行舞台剧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研读不同人物心理性格等充分表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评价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两位人物的个性品质,由此巧妙给学生渗透知错就改、宽容大度的心理教育。
        四、开展实践活动,充实学生德育思想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小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优渥且长辈宠溺,缺乏一定的独立自理意识,面对问题时无法独立解决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退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中去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正视挑战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素质,给学生渗透德育思想。
        比如,教师可在课堂之外联系其他科任老师一起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带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义务小交警,或到敬老院和其他贫困地区的山区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等,让他们明白学习机会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从中能够吸取德育营养,在分享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能够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以此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学生未来学习成长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观念,专注教师能力提升;关注学生思想,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挖掘文本要素,提升学生共情体验;开展实践活动,充实学生德育思想等手段在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实效性最终发挥最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媛媛.语文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摭谈[J].语文建设,2017(18):77-78.
        [2]张桂娟.以语文学科教学为载体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