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李庆惠
[导读] 创新是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
        李庆惠
        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中心小学校  616750
        摘要:创新是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随着统编教材全面进入校园,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努力革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成为认识和实践知识的主体,让学生主动的去研究探讨。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以“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教育
        创新是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随着统编教材全面进入校园,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深化改革,在课堂中添加一些符合新课标的、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模式,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宽学生的思维,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让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还应该适时地调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讨论是新课标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的新模式有利于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部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使学生能够得到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智慧,能够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拓展思维。小组合作的合作性可以使得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拓展延伸,更能使得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竹石》这一节内容的讲解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对于作者根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中的两个动词“咬”、“立”所表达的感情进行讨论,通过换动词比较用字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换“抓”,有的说换“扎”,有的说换“站”......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之中,课堂变成了学生们的舞台,思维碰撞出闪耀的火花。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最终一致认为“咬”、“立”这两个字最确切,体现了竹子生命力极强,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在这样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集思广益,最后的答案结合了大家的智慧。同时,我还注意到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囊括了所有的情感,而且对描述情感的词语进行了精准细化,使得用词更加准确,可见小组合作的力量。小组合作带动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的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难免会不集中,而且现在的学生受各种电子产品的影响较大,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总会觉得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无法专心。教师在教育学生集中注意的时候,除了以口头的形式进行教育,还应该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氛围,还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感受到语文课程中深厚的人文气息。
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节内容的讲解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还有一个学生来读旁白,学生们积极踊跃,个个兴致勃勃。游戏过程中,学生们根据文本内容的变化,在各自扮演的角色中揣摩人物心理,通过语言对话表演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课堂十分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行为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营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以文字描述配上视觉的冲击更能使得学生懂得文字的深厚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将文章中的一些情境以画面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参与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借此以“情”感染学生,以“情”激发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彝族学生们,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让他们“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例如在进行《清平乐·村居》这一节内容的讲解的时候,我就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和“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情景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诗人所看,更能使感学生所感,使学生明白诗人对于农村和平静生活的喜爱。再如在进行《学弈》这一节内容的讲解的时候,笔者就将两个人的状态以画面的形式展现,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降至”,而最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结果的发生便合情合理了。营造情景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文章所表达情感的了解。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十分重要。教师应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使用小组讨论的模式,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应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改善课堂的气氛;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更深层的内涵,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彝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122-127.
        [2]王封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17,000(024):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