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帮铸
福建省霞浦县下浒中心小学355114
摘要:语文学科在小学中高段年级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阅读、表达、写作等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需要以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中高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高效实用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时代;趣味教学;师生互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小学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一定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立足于学生群体,秉持“生本教育”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中高段年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参与教育工作。
一、利用多媒体创建具体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深入推广和普及的背景下,多媒体设备作为一种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师讲解课文知识的重要方法,对替身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构建多彩化的语文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图像、声音等功能,将语文课文、古诗、文言文等描绘的情景具体地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声音、图像的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中心思想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观潮》的课文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通过多彩的“钱塘江大潮”图片向学生展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阔,加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直观认识。另外,我们可以播放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江水声音的变化、观察钱塘江大潮到达前、到达时以及到达后的江水变化,以此来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课文情境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播放江水的声音,我们能够创设具体的声音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冲击力;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我们能够创设具体的图像情境,使学生看到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象。
二、通过分角色表演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学生的个人能力。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旨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文章角色,推动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肢体动作展现课文内容,是一种适用于语文课文教学的方式。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抓住教学时机,开展分角色表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加强学生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揣摩,提升学生的综合才能。
例如在讲解《西门豹治邺》的知识时,我们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让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官绅等角色,并给予学生几分钟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制作简易的纸质道具,写上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帮助其他同学区分,同时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排练。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可以把讲台留给学生,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课文情节。如当表演“西门豹让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漳河”的具体情节时,学生可以做出一个挥手的动作,再如扮演西门豹的学生在说出“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的台词时,可以转头看向“官绅”,并略带蔑视的语气。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
课堂上的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善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基于此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树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意识,提高对学生观点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提问或者一般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这样有利于教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享受到成就感,对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落花生》的相关知识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人知道花生是怎么从地里面长出来的”,当听到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需要翻土”,还有的同学说“需要挖坑和放入花生种子”。通过这一问题,我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外,在同学们基本了解花生的知识后,我又询问学生“下面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学生纷纷回答“好”,然后我抛出了谜题“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个植物”,大多数学生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能够恍然大悟,告诉我“谜底是花生”,随后我表扬了学生“看来大家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认真啊”。
四、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
语文知识的丰富与积累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文课文的作者在创作文章时,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融入生活中的一些客观元素。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生活语言、生活现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课堂,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推动学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样,教师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增加生活化的语文知识储备,而且有利于塑造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良好精神品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比如在讲授《慈母情深》的相关知识时,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以母亲为中心的生活化问题,如“清晨早早起床为你们准备饭菜的人是谁”、“平时为你缝制衣物的人是谁”,大多数学生在听到问题后,异口同声地回答“妈妈”。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学生“相信大家都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吧,我认为虽然你们已经长大了,但是你们依旧是你们妈妈的宝贝,你们妈妈的双手随时为你们张开,等着你们投入她们的怀抱”。另外,在教育学生感恩母亲时,我列举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例子,提高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五、适时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竞赛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树立培养学生社会竞争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学语文学习竞赛,通过朗读、仿句、书法展示、作文写作等不同形式的语文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引导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推动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这样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提升学生的勤奋程度,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
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课文阅读竞赛,重点比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在竞赛中,我主要采取了分段朗读和整篇朗读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六人小组,让每一位学生朗读其中的一些段落,鉴于第一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和第七、八、九自然段比较简短,所以由两名同学朗读,然后让每组学生依次参与朗读比赛,观察其情感是否表达到位,如学生在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的内容时,是否带着坚强不屈的情绪,并与其他同学一起选出每组最好的同学,让这些学生以整篇朗读的方式参与第二轮比赛,如学生需要从“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一直朗读到“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以此来选出最终的胜利者。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充分适应小学中高段年级语文教学的节奏和目标,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小学中高段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优质教学方法,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梅兴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
[2]于卫琴.试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
[3]潘云霞.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