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霞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黄歇口镇大兴初级中学 湖北省荆州市 433306)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初中学生在培养核心素养时,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传承民族精神,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因为我国初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导致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得不到明显提高。所以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可以立足古文学习,实现文化传承;学生自主交流,完善语言建构;课堂拓展延伸,提升审美鉴赏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代表了了语文不同的知识领域。目前,伴随我国文化领域不断拓深,教育部门对初中学生的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倡导不仅要教育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导学生优良的素质品德。当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未能形成准确的认知,也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进程。教师面对当下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要积极改变施教手段,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一、立足古文学习,实现文化传承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初中学生在语文核心素质学习中要实现文化传承,才能吸收历史长河中优秀的文化知识,丰富自身文学修养。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依靠教材施教,忽略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育,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将文化传承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相互融合,加快学生语文学习的进程。
例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古文时,《送东阳马生序》主要描写了作者早年时期勤勉求学的经历,体现了当时作者求学之路的艰辛。文章借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衬托出自身的贫寒,有力的表达了学业所成是主观的努力,不完全与天资和家庭条件有关。教师可结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古文表达的主旨,告诫青少年要珍惜现代优越的读书环境,重视自身的学业发展,不要让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设备腐蚀求学之心。教师将语文中的古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能够由浅入深的讲明古文中的含义,让学生认知到古人优秀的文化思想,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从而对人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生自主交流,完善语言建构
语言是人类生而就有的能力,在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语言还是民族独特的文化产物。初中学生完善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构建,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还能加强自身语言的逻辑性,使自身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无法利用有效的方式完善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交流,在相互对话中完善语言建构能力,推动语文学习进程。
例如:在学习《傅雷家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中的含义,在课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傅雷家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将情感带入到课文中,深切体会作者创作的意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傅雷家书》写一篇自己的家书,并在课堂中带有自己的感情阅读,让学生自由投票,谁的家书更为真实,阅读更具有情感,教师可对获胜的学生颁发“语言小能手”的奖状,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利用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写作、阅读,能够在完善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课堂拓展延伸,提升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的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在当下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大部分初中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都用在了时代发展的产物上,潮流的服饰、高新的科技设备等,面对枯燥的语文课堂却很难运用审美鉴赏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课文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优美之处,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短焦投影仪展现苏州园林的美。即假山和池沼的映衬的艺术气息、花草树木相互构建的诗情画意、近景和远景产生亦真亦幻、独特雕镂门窗设计等,都能体现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一点都能形成一幅完美的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挖掘苏州园林更多方面的美景,并让学生进行相关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要求。面对不断改革的教育体系,教师可以利用古文的学习,实现学生文化传承,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完善语言建构能力,培养语言的逻辑性;可以利用相关的课堂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进程。
参考文献:
[1]陈雪英.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8(25):47-48.
[2]薛婷.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现代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