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实践的意义与组织实施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孙守娥
[导读]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是以启发幼儿社会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能够提升生存能力,并促进其动手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均衡发展。
        孙守娥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直属机关幼儿园261021

        摘要: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是以启发幼儿社会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能够提升生存能力,并促进其动手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均衡发展。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社会实践;幼儿园;组织实施;
        从小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意识,能够锻炼幼儿坚强的意志,在面对问题时,教师应教会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勇敢迎接挑战的决心,从而提升幼儿抗压能力,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还能在分享和合作中养成幼儿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品质,在社会实践中,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又锻炼了幼儿的体魄。幼儿在实践中习得了生活的经验和生存的技能,又通过经验和技能,更好的完成了实践任务,这种良性的循环让幼儿不断的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成了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
1、生活中弱化教师及家长的能力
        身为成年人,我们总是以施与者的姿态向幼儿展示着大人的实力,并通过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这对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是相当不利的,在培养幼儿的某种能力之前,我们首先要培养其拥有某种能力的意识,并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来促进其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制定出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养成计划,再找准机会实施方案。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来开展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午餐时间,教师在积极的组织幼儿进行餐前活动,而生活教师则是一人在为全班幼儿分餐,非常辛苦。而就在此时,教师就可组织幼儿进行餐厅的角色扮演游戏,邀请小朋友来扮演小服务生来协助生活教师分发餐具和餐盘;而在午餐结束后,教师也可邀请吃饭时表现好的幼儿来继续扮演小服务员,参与擦桌子、摆椅子等劳动,以此来促进幼儿的社会实践性;通过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针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也可设立“大堂经理,前台服务”等角色,让幼儿能够体验更多的社会角色,以此来创造更多机会来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
2、给与幼儿足够的成长空间
        出于对幼儿的保护心理,我们通常会为幼儿代劳,从而错失了一些提升幼儿社会经验的机会。提升幼儿的社会经验,首先应多带领幼儿走出家庭,走出教室,多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教师通过体验式的教学,从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体验出发,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目的。在体验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加大或减少体验活动的难易程度,让幼儿逐渐提升生存技能,完善生活经验。在实施社会实践养成计划时,教师应以引导,鼓励为主,以指导、指挥为辅。

让幼儿在独自摸索和共同探究中习得社会经验,这样会比教育教学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和记忆。同时,利用季节性的教育资源,去带领幼儿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关于农作物种植和珍惜粮食的教育活动,教师就可组织幼儿来到农场,与农民伯伯一同参与劳作,幼儿通过为农作物进行除杂草,施肥,浇水等劳动,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务农的辛苦,激发幼儿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的高尚情怀。同时在劳作中,教师也让幼儿认识了多种谷类和蔬菜的名称和生长习性,了解到谷物和蔬菜中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以此来培养幼儿不浪费食物,不挑食的好习惯。
        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体验秋收,在学习了如何收菜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了四组,通过竞赛的形式,看看哪组幼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收菜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于是,在教师的一声令下,幼儿便开启了疯狂的收割机模式,在分工与合作中开展劳作练习。经过一番较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还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教师还借此机会教育幼儿,比赛只是一种游戏形式,输赢并不是那么重要,要正确对待失败,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也不要因取得胜利而骄傲。看着堆积如山的蔬菜,再看看孩子们被汗水浸湿的小脸,我们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是劳动所带给我们的快乐。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幼儿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也起到了铺垫性的作用。正是我们尝试着放开了双手,才换来了幼儿获取成长、获得经验的机会,幼儿的潜力是无穷大的,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挖掘、去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为我们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喜。
3、家园合作、家园统一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所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也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专利,教师应教育家长,将社会实践活动延续到家庭教育当中,做到家园合作、家园统一。为了使家长能够了解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到超市进行了一次购物体验。在购物之前,教师为幼儿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今天老师要到小朋友的家中做客,小朋友应该如何招待老师呢?当任务一出,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便开启了购物模式,有的幼儿挑选了零食和水果,有的幼儿选购了蔬菜和肉类,有些幼儿则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完全将老师安排的活动忘到了脑后……在活动中,除了考验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超市的人员还为幼儿设立了一些小机关,例如:在指定的位置设置了一些物品掉在地上的环节,或者有工作人员需要帮忙的情节,以此来激发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作为观众的家长朋友群将孩子的表现尽收眼底,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让家长了解,社会实践性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带领幼儿参与其中,重视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使幼儿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结束语: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是一种长效性的教育体验,“家园共育”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不断的学习和体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各项技能,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季冬.利用家长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教育界,2020,(6):83-84.
[2]谢秀梅.幼儿园社会性发展重要性与实践研究[J].青春岁月,2019,(35):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