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学数学审题————既是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吴琴
[导读]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场景的实际问题中,抽离出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关系等,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更好的理清数量间的关系后,更快更正确的解决问题。
        吴琴
        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  400700
        摘 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场景的实际问题中,抽离出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关系等,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在更好的理清数量间的关系后,更快更正确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数学  审题  信息  内化  看读画思
        现在的数学信息内容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更贴近学生的现实,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场景的实际问题中,抽离出解决问题时需要的数学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这就需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审题的能力的提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答题的根本保证。
        学生严谨的思维和正确加工信息的前提是收集信息要准确,审题就是收集信息,抓审题就是抓收集信息。审题训练要学生努力做到以下八个字:“眼看”、“嘴读”、“手画”、“脑思”。
        "眼看"是前提: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全面分析出已知、未知的数学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数学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2009年重庆的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大约占80%,空气质量为优的大约有多少天?有的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其实,题目中的“2009年”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365×80%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 眼看"时不要急于求解,有些同学拿到题目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往往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是解题之大忌,也是解题中" 无从下手"、"解答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眼看"过程中,边思索、边联想,弄清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现象和过程,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
        "嘴读"是内化。
        第一个层次是认真读题、熟悉题意。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手段,这是一个数学信息内化的过程,它能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并注意按标点停顿,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把题目读顺,边读边初步了解题目讲的是什么事情,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要让他们多读题目,使他们在读题中学会抓重点、抓关键词语,养成用笔指读两遍,再做题的良好审题习惯。
        第二个层次复述要点,深思题意。许多专家分析小学生解题出现偏差的原因时,发现重要原因之一是在解题过程中将题意部分遗忘和曲解,而这一切都与深刻理解题意有关。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在小学中低年级有必要训练学生在理解题目的时候,适当的复述。通过复述,使处于短时记忆中的题意转入较长时间的记忆中,以至解题过程虽然较长,但学生也不会忘记题目的要求。
        理解和记忆题意的另一有效方法是想象,即读完题目后,闭着眼睛想一想,把问题中的人,想想成题中的人,自己亲自去参与相关的活动。如想想自己在工作,自己在买卖等情景中更便于理解题目的意思。还可把题目的情境在脑中构建成一幅图画。

例如: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12.56厘米的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多少?这道题时,有的学生说:“我想象了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就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是12.56厘米,也就是知道了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见,这样的复述超越了简单的字词的更换,贴切地表达了题目的本意,是真正理解了题意的反映。
        第三个层次是摘要排列有用信息 。现在学生面临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于现实问题本身的复杂的影响,其内容表达不甚简练,如有无关内容,或有干扰内容(如数学题中的一些无效数据),或相继出现的条件之间并无直接联系,等等,给审题增加了困难。因此,学生边读题,可边摘取其中要点,并将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纸上,例如解决这样的题:一个工程队的35名工人给一幢长450米,宽240米,高16米的大楼贴外墙砖,门窗不贴。计划每人每天贴20平方米,18天完工。第一天工作后发现只贴了600平方米,照这样的工作效率,实际需要多少天才能完工?读完题目很多学生求总面积时会用“一幢长450米,宽240米,高16米的大楼贴外墙砖”这些条件来算总面积。如果用这些条件来算总面积,他们也就对不了了。对此摘要排列有用信息:
        ??35名????18天???    每人每天20平方米
         35名  ?天?????     每天600平方米
        ?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想到应先求一共要贴的面积,再求实际需要多少天才能完工?这样才能更好的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更快更正确的解决问题。
        "手画"是方法。
        "手画"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情景、几何图形画一些必要的草图,搞清变化过程,找出题目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的突破口。例如,一个梯形的上底延长3厘米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增加了15平方厘米,如果梯形的下底是12厘米,那么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根据题意依次画出梯形的变化,在相应的位置标明相关的数据,特别是在增加的面积上打上阴影,注明15平方厘米。画图这题就容易多了。而与速度 ,时间,路程 有关的问题可以画线段图,也可用手演示运动的情况搞清运动的过程,帮助理解题意。审题时,根据题中告诉的各已知量的数量关系充分想像、分析、判断,运用"手画"方法画出草图以展示完整的过程,使解题的过程更为直观,使复杂关系明朗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脑思"是关键:做到以上几点后,下面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思考、全面思考、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要知道,解题时每个人都会遇到关卡,切忌一遇到困难就自乱阵脚,否则,就会越做越紧张,效果可想而知。遇到难题,不必吓得不敢下手,从简单的方面考虑,将可以想到的步骤一步步清楚地写下来,还可采用顺推和逆推同用的方法,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审题训练中 ,要注重设计一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审题习惯的训练形式。
        例如 (1)3米长的绳子,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3米长的绳子,用去1/3,还剩多少米?(2)25×4 =  24×5=   35×46÷35×46=  通过这些对比训练教会学生观察题型,进行比较、打破思维定势、归类、迁移、寻找隐藏条件,进行补充、完善。再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了。
         通过审题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科学的态度。也可以说重视小学数学审题训练 ,既是重视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重视思维训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