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张豪
[导读] 情境教学法为传统教学方法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张豪
        扬州市竹西小学  江苏省 扬州市  225002
        摘要:情境教学法为传统教学方法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情感意识,并对他们起着启发和暗示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其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游戏;生活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面对以数字、符号为载体所呈现出的数学知识常常感到枯燥,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习行为也自然难以产生。面对这一现状,教师不能再仅仅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展开教学,而是寻找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的方法作用到教学活动中。而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将学生置于趣味化的情境中,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还能够将数学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进而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得到共同发展。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教师为主”,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然而然地,思维得不到发展。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还能够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进而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小数乘整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笔者首先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并伴随着若干个问题的提出,即: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这个乘法算式与之前学习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能否运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调动了他们的学习行为。随后,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并联想之前学习的乘法运算,进而将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中,以此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可见,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不仅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
        二、设计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置于熟悉的学习场中,以此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潜移默化地加强其应用意识,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进而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效提取出数学知识,以此将其解决。
        例如:在“千克和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物重,并使他们知道秤可以称物重,笔者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使他们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首先,笔者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让他们猜一猜哪袋重一些。在学生说出自己猜想后,笔者揭示“用秤称一称”这一教学主题,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情境共鸣。随后,笔者利用课件演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使他们对千克与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使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可见,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还强化了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游戏情境,增加参与程度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难以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但他们对趣味化的游戏活动却有一定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游戏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以此增加其课堂的参与度,进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
        例如:在“元、角、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并使他们学会简单购物,笔者首先组织了“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也能够动脑算出商品总的价格,此外,还能够动手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参与到这一游戏情境中,以此调动了自身高涨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可见,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给学生更多情感方面的体验,增加了其参与程度,还帮助学生主动构建了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是新方法所追寻的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情境教学法的落实者,应凸显出情境教学行为,并将情境真正作用到课堂中。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以此使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并激活他们的思维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拂晓.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祖国,2016(19):221-221.
        [2]杨念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36):12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