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苏力
[导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认知都较为敏感,并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苏力
        扬州市竹西小学  江苏省 扬州市  225000
        摘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种认知都较为敏感,并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并以学生自主操作活动为主来完善他们的认知,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由此可见,操作活动的展开对提高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则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过程,也是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较为严重,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并以学生为核心,教学目标为导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增加其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其自身的思维,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较为基础,但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并且呈现方式较为单一,进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展开学习活动,还有助于他们亲自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以“圆”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纽扣、钟表”的图片,这样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动手画圆,这一操作活动的展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学生展开动手操作活动,并分享了自己的画法以及注意的事项,如:用圆规转一周,拇指不动,食指转一周。最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因此,通过学生动手画圆这一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不仅仅需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以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引导学生以某一个具体的操作主题而展开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整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解决问题,还能够使他们的多种认知同时参与,进而潜移默化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以“轴对称”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判断哪些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使他们运用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笔者首先展示一些“建筑物、风景”的图片,随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纸片来动手折一折,使折叠后的两部分重合。这一操作活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的概念。此外,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笔者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实践活动,即: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设计优美的图案,这一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还进一步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并加深了他们对轴对称等相关知识的认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各项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这样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也使得学生的认知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构建具体的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还能够使学生真正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以此使学生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这个结论,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从纸上画出任意的三角形,随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并计算三个角的和,大多数学生得到的结果为,但有的学生测量所得到的并不是这个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若将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则剪裁后的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这一问题,这就使得学生陷入了思考。但这时,学生所提出的意见不一致。紧接着,笔者再次指导学生亲自进行操作,以此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进而使他们真正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为。可见,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不仅整合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还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亲手解决问题,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为主展开活动,而是需要更新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实践证明,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的有效展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得到不断完善,数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以此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再华.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实践策略[J].广西教育,2016(33).
        [2]孟庆玲.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子:理论版,20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