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中学 635600
摘要:数学学科是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水平各有不同,课堂上表现得积极性也不同。当新课改提出了因材施教理念和分层教学理念后,教师们如获至宝,希望将课堂或者学生进行分层,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分层教育理念阐述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将之应用到实践中。
关键字:分层模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效率
新课改重点强调了“以生为本”教育思想,将学生放到了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位置,以此教师们也逐步改变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以此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原则和分层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重心提出的高效教学策略,能够将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因素考虑在内。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地将分层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课堂中,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彻底消除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一、导入新课分层,消除学生差异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而言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促使他们学习积极性明显减弱。分层教学理念的提出给所有学生都带来福音,教师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牢固程度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由易到难,促使学生们逐步掌握知识。数学是高中阶段最为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数学教师可以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分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消除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知识的差异性,促使他们同步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导入“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导入新课时进行分层,以此消除学生的差异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课上,数学教师直接提出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和解题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说出不同的答案。随后,数学教师顺势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并带领学生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进行对比,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在利用旧知引出新知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差异性逐渐消除,他们的学习欲望也逐步增强,为后面深度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设计分层,吸引学生注意
数学知识的课本编排顺序大多数由易入难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将数学知识分层后进行授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学习数学知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很快地将简单的知识点与复杂的知识点巧妙建立联系,促使注意力时刻集中在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过程中,以此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设计“函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进行分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上,数学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唤起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回忆,并由此提出问题“函数的性质”,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数学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将函数单调性、奇偶性以及两者的判定方法通过定义、图像和性质三种不同的方法讲解出来,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学生在难度逐渐加深的数学课堂中学习函数的基本性质,注意力很集中,能够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快速掌握函数知识,学习效率都有所提升。
三、课后作业分层,提高学生兴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哪一个学科都离不开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数学学科也不例外。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和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题能力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得到了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分层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也将课后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将简单且基础的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给后进生,将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布置给优等生,将难度适中的题目布置给中等生,促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快速且高效完成作业,促使他们体验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题乐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一节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课上,数学教师将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平行关系的综合转化等内容讲解给学生,促使他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后,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将一些简单的判断题和选择题目布置给后进生,促使他们对课本中重要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将难度适中的求证题目布置给中等层次的学生,促使他们在求证的过程中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融入其中;将一些空间几何体重关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综合性题目布置给优等生,促使他们能够巧妙地进行转化,并且做到“学以致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高效解答了自己认知范围内的数学题目后,学习兴趣也逐步提高。
一言蔽之,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因材施教,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能力范围内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并以此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为以后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
[2]缪鹏.基于个体差异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9,000(003):P.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