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法创新要素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王建霞
[导读] 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标准地推行下,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小学数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方式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王建霞
        山东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生小学   山东滨州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标准地推行下,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小学数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方式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角度观察世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努力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应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质量,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是基础的知识,一旦创新教学方法可有将教学模式丰富起来,比如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情境教学,使用翻转课堂等,就能力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知识点的获取都更多方法和途径。使用创新教学模式,可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上的融入感,更轻松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使用创新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导,将教学方法重新整合,然后在数学课堂上观察、猜想、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探索世界的求知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创新的教学模式里表现学生们的智慧。
        一、创新教法要明确合理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级的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保证整个教学体系更科学、更具有规划性。教师在制定目标过成中要与创新教法相结合,首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把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次教法的创新是教学方法、方式的差异性,这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不管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还是游戏情景教学、多媒体的使用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让学生通过新颖、活泼、轻松、生活化的途径或方法获取知识,能力发展,逐步提升学生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探求欲,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老师使用创先教法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果蔬博览会的场景,引起学生兴趣,接着教师提出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并请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新时代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观看果蔬博览展会情况,学生的兴趣点是发散的,持续性也叫弱。这时,新的教法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指导学生学习,提出并回答果蔬博览会情景中数学问题,练习计算,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创新教法要充分使用教材
        创新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也有关系。教师在充分地了解学生思维水平、学习习惯等情况下,在使用教材方面需要充分发掘。教法的创新必须以学生对新知识的充分接受,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之间相衔接,让原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阶梯,是学生内化为融会贯通的新知识体系。

首先,在教法创新上,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从思维激发方面,教材内容发掘、组合、创新也是教法创新的组成。其次,在小学数学教法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教材中计算能力的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能力基础。但是计算能力的训练往往需要大量的计算练习,单调、重复、过多的练习又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兴趣,甚至是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的创新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比如可以利用小组竞争的方式来练习经典题目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在做计算题练习时的乐趣。比如把计算题做成小火车的形式,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火车开地最快,即计算题做地最快。还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计算题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趣味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前几课我们认识了森林一声啄木鸟,扑鼠能手猫头鹰,你们知道池塘小卫视是谁吗?”同学们回答后,出示多媒体青蛙捉虫子的视频,漫画形象等,然后引出数学计算题问题。教材中简单的图片,现在可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充分发掘教材意图,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新教法要注重动手操作
        皮亚杰认为:“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与手”、“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探索欲强的小学生。一方面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方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概念的形成,需要具体的、形象的认识,到抽象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操作探索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圆形的面积时,要突破教材重理论轻过程的局限,创新教法。课堂上需要通过同学们把圆形平均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然后让同学们剪一剪,拼一拼。这里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化,有些同学动手能力强一些,有些同学动手能力弱一些,教师要同学们充裕的时间完成操作,让每位同学够能完成操作。当操作完成后,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由圆形近似拼接的“近似长方形”图形,教师提出圆形面积如何得来,同学们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推测,热烈地讨论。教师通过“近似长方形”图形的面积和同学们一起推导出圆形的面积。这一过程看似看重推导出圆形面积公式,实际上,学生拼接出的“近似长方形”图形才是创新教法的体现。同学们动手、动脑,从具体感知认识到推导抽象数学公式,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需要不断运用创新教法激发课堂活力。小学数学教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材安排系统、学生实际情况着眼,精心设计出新颖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来,从而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淑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法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78.
        [2]张芹.心中有学生 脑中有教法——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