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宝山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三中学 02225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极为重要,只有实现初中生由形象向抽象的有效过渡,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从再现概念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联系生活实例,培养抽象思维;重视直观教学,培养抽象思维;落实实验操作,培养抽象思维四方面对初中生“抽象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 抽象思维 培养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更为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并从中受到激励,收获自信。但是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过于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严重阻碍了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当前教育理应重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并利用针对性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高效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再现概念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思维
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概念的抽象性不易理解,而学生也大多数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的,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都很难产生积极影响。所以,为了让初中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可以带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再现,利用实物、模型、图形等物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而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具体的过程性了解。在再现概念形成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这对于初中生抽象出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抽象能力将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以“函数”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函数的概念,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再现中,并借此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函数问题,即:汽车油箱有汽油50L,若油量y随着里程x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1L/km,尝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通过这一函数问题的提出,我首先要求学生去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进行总结。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后,我邀请了几位跃跃欲试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得到了“y随x的变化而变化”“耗油量跟x有关”等诸多信息。在这一基础上,我顺其自然的引导学生进行了解答,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解答过程尝试对概念进行总结,从而借助概念的再现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困难,进而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联系生活实例,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例的渗透,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因其抽象性而产生退缩的想法,但倘若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探究,学生能够更为轻松、有效的抽象出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为例,我提前为学生找到了诸多生活中的实例,以借此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因此,上课后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火车行驶的铁轨、横格纸、书本等实例,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说一说直线平行的条件。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直观展示,学生们更为清晰的了解到了平行线的基本情况。
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行线,并在纸上画出平行线,从而将平行线这一抽象知识转化为了具体的数学内容。在对平行线进行全面分析时,我借助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了归纳和猜想,从而使学生借助截线掌握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重视直观教学,培养抽象思维
数学的抽象性毋庸置疑,但这并意味着数学不能进行直观教学。实际上,数学中的许多抽象知识都存在着一定的直观原型,所以适当的进行直观教学,非常有助于实现学生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挑选合适的具体性东西,再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抽象化,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抽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官将得到极大的调动,而观察与分析所产生的效果也会直接作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以“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为例,考虑到该课的重点不仅涉及到对视图概念的理解,还涉及到对具体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所以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模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将模型分发给了各小组,并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看到的几何体形状画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通过这一具体任务的安排,各小组纷纷展开了绘制,并自主与其他小组的模型进行了交换。在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的进行观察和绘制后,我从各小组中分别邀请了一位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小组内部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使大家在分享与补充中逐渐掌握该课的重点知识。显然,该课教学的成功与直观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必然性的联系,它不仅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更实现了学生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从而有效培养了初中生的抽象思维。
四、落实实验操作,培养抽象思维
实验操作这一行为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表象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特点和特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操作性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们会不可避免的对相关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再进行合作探讨与实践,而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和感知,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以“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我决定借助实验操作让学生对其进行验证。所以,在教学之初,我首先要求学生画画出一个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并量出斜边的长。在这一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一起来验证32+42=52。在明确这一任务之后,学生们纷纷进入到了实验操作中。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学生先量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接着量出了第三条边的长度,证明了32+42=52;有的学生先画出了三角形,又用量角器测量了最长边的对角是否是90度,从而得出了32+42=52。显然,无论是哪种方法,都能够验证出勾股定理,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勾股定理这一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实验操作这一方法的落实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需要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支撑,更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当代教育要更加重视对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的探究,并将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怡.初中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44.
[2]陈金江.初中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06):115-116.
[3]赵俊杰.初中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