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三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何翰英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
        何翰英
        无量山镇保台小学 云南省 南涧县 675707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出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新课改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因此,在这一新形势下,本文笔者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教学情境;问题;生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建立数学理念,并且是打牢数学知识的关键期。而三年级正是低年级向高年级不断转化的时期,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但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以一言堂的方式灌输到学生头脑中,造成学生的学变得被动,并且学习方式呈现出机械化。显然,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并以学生为核心,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使教学实现有效性。此外,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作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使教与学真正实现有机统一。
        一、构建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构建的情境氛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由于数学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点,对学生而言,容易使他们产生思维障碍,这样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教师应构建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良好的学习场中产生学习行为,还能够以具体的情境为主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此推动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笔者首先创设情境,以谈话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出示课件,即:秋天到了,小兔子家的萝卜丰收了,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到地里拔萝卜。同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有的学生发现“胡萝卜有两根、白萝卜有十根”等等,这使得学生初步捕捉到“倍”的概念,还使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新知。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后续的学习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见,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巧设课堂问题,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的出现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主,巧妙地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思维发挥的空间,彰显其主体地位,还有利于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以便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笔者首先出示情境图,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即: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于是他们列出算式,即:20×3。紧接着,笔者再次提问:“20×3又该怎样算?”随后让学生以这一问题为探究方向,组织学生互相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因为3个20是60”,有的学生提出:“因为2乘以3等于6,所以20乘以3等于60”。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问题,即:200×3;2000×3,以此引导学生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通过课堂问题的设置,不仅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还能够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
        三、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可见,数学学科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学学科这一特点,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能够以生活问题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应用能力。
        例如:在“时分秒”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秒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到“新年的钟声将要敲响”,以此揭示秒这一概念。此外,为了使学生认识秒针,笔者出示学生熟悉的钟面,以此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并使他们理解1分等于60秒,秒针走动一圈为60秒等等。可见,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可见,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不仅使他们真正建立起时间的观念,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学生智力的提升层面上,还直接作用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中。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核心,不断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这样既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有机统一,还能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2]袁洪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