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梅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扮演多种角色。教师不仅在课程建设上,由“执行者”向“开发者”转变,还在课堂教学中,由“传道者”向“引导者”转变,并在教学评价中,由“仲裁者”向“合作者”转变。
关键词:小学教学 教师角色 转变
随着社会对培养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具有新观念,新思想,善于反思与合作的探究者。因而,下面本人结合从教经验来谈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角色的转变几点建议。
一、由“执行者”向“开发者”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教科书、教参等去教学。新课程倡导开放、民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构中,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更新淘汰旧的观念和不积极去执行的做法。
1.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材
例如:我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时,把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合并成一个板块,学生在认识了多边形的底和高,学习了简单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符合小学生特征的认知规律。
2.善于挖掘利用教学资源
在教学“人民币兑换”时,课前我让学生分小组到各间不同银行调查了解汇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调查中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汇率,直观认识到怎样兑换人民币及汇率的种类,加深理解汇率、外币等概念,又如:我在教“圆柱的表面积”时,用一个纸笔筒作为教具,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缩短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生活中比的认识”时,我事先让学生记录好本班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及近视的人数等等,并尝试着自己提出问题,如:“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近视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这样一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于生活。
二、由“传道者”向“引导者”转变
1.由简单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太少,但获取知识是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我先设计两道复习题:
〈1〉计算:+
〈2〉通分:和
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通分的方法。这样,以旧引新带出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同时出示例题: +提问:“+的分母不同,能不能直接计算呢?如果不能,该怎么办?”此刻再引导学生去观察例题和复习题,学生会很快发现:“例题其实是通过复习(2)经过通分演变成复习(1)”,也就是说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由头说到尾。《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到精讲,让学生多说与做。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是让学生准备两个涂上不同颜色且标上底和高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用它们看看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拼一拼、摆一摆,获得这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他们在动手操作参与中轻松地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底×高÷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由“仲裁者”向“参与者”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仲裁者,学生没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对教师进行评价就更不用说。新课程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由“仲裁者”向“参与者”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环境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在课堂总结时问:“在这节课中你们收获了什么?或有什么看法?”此时有同学举手发言说自己大有收获:“学会什么叫百分数及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另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你写的84%不规范,百分号的斜线没有用尺子画斜,两边的零一大一小,不对称,所以写得不够规范。”我及时肯定这位同学的评价,并表扬了他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同时立刻更正自己的错误,这些师生相互评价的现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是很罕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多重角色。在对待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上,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大主任.新课程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2]《教师用书》五、六年级数学上、下册.
[3] 徐卫平.高中生数学交流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2007
[4] 段若楠.基于对话视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