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瑜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第二中学校 133704 吉林省敦化市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亟待改变,本文简要论述了几种初中数学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包括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教学内容取舍,实现最优教学结果;设置探究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几个方面。相信对于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片面参与”,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没能掌握老师讲授多遍的知识、方法而苦恼。如何让学生整个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成为教师普遍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是关系的存在,学习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动能动性,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和创新,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告别了旧世纪,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新世纪。对于丰富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的加持下,能够使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插入图片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做好课前导入。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引入关于“有理数”概念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考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这样便为之后的教学扫清了障碍;之后,笔者又给学生呈现了一组数字,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8,—8,0,2/3……让学生将其分为正数、负数,并说出分类依据。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基础上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会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做好教学内容取舍,实现最优教学结果
理想的结果,是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三年来要学的所有数学知识点。这个显然只是理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既能把每个知识点学完,又能把每个知识点学好,这样的学生肯定有,但不会多,如果过半的学生能够做到,那说明知识点要么不够多,要么不够深。
解决的一个办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筛选,先学好一部分,剩下的能学好就学,学不好就学完,学不完就只能这样了。
课程标准也很体贴,它会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只需要学生了解,还有的甚至只要学生感受一下就行!
课程标准对知识点的要求,实际上已经帮我们做了一轮筛选。可是,如果我们的学生基础实在不行,很有可能连课程标准选出来的核心知识点都学不完,这时,我们就有必要进行第二轮筛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做两三件事:第一件是评估学生的实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底”在哪里;第二件是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知识点的“底”在哪里;第三件是学生学习的底层机制,了解知识点是怎么被学到手的。如此一来,就能达成教学的最好结果,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设置探究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有的教师害怕赶不上教学的进度,探究活动组织的较为潦草,整个探究过程缺乏亮点,最后也总是草草收尾。这样的探究活动收效甚微。强调探索过程,就意味着学生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投入较多的时间和心力,但结果却收获不多。不过,这样一个过程的经历也是很多必要的,对于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相关内容时,不必沿用以往开门见山得到教法,而是故意预设一个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去思考,最终获得。
(1)动手实践:动手折纸,一边折一边思考:将一张1mm厚的硬纸片进行对折,对折后的纸片有多厚?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一次,有多厚?再对折两次呢?
(3)猜想:这样一张纸片在对折20次后厚度能够达到多少?
(4)导出惊人的结果:一张1mm厚的纸片,在经过了20次的对折之后,厚度可以达到10000米。
问题提出后,学生仔细的进行观察,并且努力实践对折过程,教师的演示不过起“导”的作用,主要还是靠学生动脑思考、推理。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或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后,经过自己分析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法则。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加上教师的点拨和个人的思考,最终获取了新知。学生不仅了解了乘方如何计算,而且知晓了其推导过程。教师并没有默守陈规,按照以往的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出探究的问题,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开动大脑进行思考和探索,经过一番折腾,得出答案。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喂”给的更有价值的多。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不能固守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诸位能够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燕.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S1):474.
[2]李霞霞.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造[N].发展导报,2017-12-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