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芳
实验中学 四川省 绵阳市 621000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物理教学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基于这一现状,本文结合初三物理教学实际,从创造学习情境、开展个性引导、引导合作探究、注重课堂评价等角度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三;物理;有效性;策略
初三,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否顺利掌握物理知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但是目前,初三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知识掌握差异大等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地调整,这势必会影响初三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转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分析,从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学习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也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可以借助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转变学生被动探索知识的不良现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探索的意识,从而优化教学的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等方面渗透,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解《电压》部分知识的时候,考虑到电压在电学中的重要部分,充分理解电压的含义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融入了问题情境:首先,播放电鳐捕食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集中之后,再组织学生结合视频中电鳐捕食的过程思考它是如何捕食的,有什么武器。最后,导出本次课程的要点:电鳐会放电,它释放的总电压可以让其他的动物昏厥,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什么是电压。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个性引导,实施精准化教学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不同,学习情况不一,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表现也不尽相同。为满足课改的需求,适应个性化引导的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个性化引导,契合每一名学生的特征,对班级中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促进班级中每一名成员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电路和电流》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电流的形成、方向确定的方法。
此外,还需要掌握电路元件,并可以借助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掌握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情况等。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素质不一,于是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引导。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其事先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节奏分析探索,最后掌握基础知识点。针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其借助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借助实验器材自主完成实验,继而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的要领。通过精准化引导,让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得。
三、引导合作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走进社会、融入小组完成任务的基础。因此,在初三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组织合作探究模式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合作中提升素养,在探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完成《生活用电》部分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调查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触电事故,并结合物理知识分析,探索如何防止这些触电事物的发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调查,以增强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关联性。待完成探究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调查成果,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针对性地引导,就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注重课堂评价,实现良性互通
良好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明灯,可以为学生照亮前行的路。因此,在初三物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引导,并结合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途径展开,实现师生的良性互通。
例如,在学习《电流的测量》部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电流表使用方法,测量流经线路的电流的大小。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部分学生的实际操作存在问题,因此,我先组织学生自评,观察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电流表使用方法,并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组织生生互评,要求学生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并在合作探究中找出更好地操作方法。最后教师结合学生表现,遵从赏识教学的标准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为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提供帮助。
总之,在初三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综合实际分析,不断探索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分析反思,从而将更多方法融入教学中,促进初三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青年时代,2016(05):247-247.
[2]薛孝刚.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3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