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莲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邮编100018
高考越来越考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高考复习就要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考目标已经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转向价值观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高考已经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从“做题”转向“做人做事”。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有效备考复习策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设问、利用好设问、追问,激发积极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高考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复习中要研究高考题的设问、根据设问进行归类分析,寻找答题的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模拟高考设问,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深度、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反复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全国上下抗击疫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设计三个问题:
材料一 坚持依法防控,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依据。
材料二 文化抗“疫”,传递精神力量。
疫情出现以来,各主要媒体在新闻报道、事迹宣传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快速响应,一条条短小精悍的防疫宣传短片、公益广告以及主题歌曲等被广泛播出。
联系材料二,说明“文化的力量”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材料三 疫情当前,各行各业的人们把平凡的岗位当“战地”去值守。
阅读材料三,从“实现人生的价值”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能把平凡的岗位当“战地”去值守。
在高考备考中要根据具体的生活热点情境和高中政治四个模块的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设计问题,设问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加深、层层递进。包括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和评价性的问题,在备考中有针对性的训练,解析这些问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的高阶思维,也有利于落实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好的完成学科的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热点的时事自己命制试题、设计设问、编写答案,有效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
二、高考复习中关注新教材变化,把握新教材体系,理解新教材精神
2019年秋季人教育社出版了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新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和十九大精神编写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的征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侧重于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呈现知识体系,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学习和理解这四个模块知识。必修一是根据新课标新增加的一本书,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站起来,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迈向新时代逐渐强起来的过程。教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让学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感悟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纵观2018年、2019年北京高考的题,分别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议题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进行命题。高考备考渗透必修一内容非常重要。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变化很大,教材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经济与社会结合在一起,教材前三课是经济,第四课落在社会层面,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保障的内容。新旧教材结合复习,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了解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
必修三的教材结构发生变化,三个单元依据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展开。第一单元让学生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全面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在高考备考中按新教材的结构和体系复习非常必要。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包括的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哲学包括前二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依据习近平思想中的文化思想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压缩,增添了一些时代性较强的内容。让学生用哲学思维理解文化,在文化中学会思辨的方法。
高考备考要关注新教材,要把新旧教材有机的结合好,新教材引用很多原文经典,资料内容新颖,体现了十九大精神。因此,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新编教材,要注重新教材的论述,可以结合时政进行复习,按新教材的体系分析。高考备考要与时俱进,要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关注高考评价体系、深入生活,理例结合,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新课改的育人目标发生很大的变化,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
标准1,高考考查的内容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高考考查的要求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高考素养的考查往往是通过纸笔测试做题来考查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例如关注小区治理、小巷总理、枫桥经验。协商民主,共建共治。关于停车、文物、古建筑、古街、古村落的保护、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等问题;关注热点问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问题、疫情中的文化宣传、价值观引领,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两会、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和审议过程与颁布的意义等等都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高考考查学生全面综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具体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综合使用很多知识。注重综合性、整体性。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过程中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说明在防控疫情过程中,如何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要分析这一问题就要综合调用必修三教材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才能把这一问题说清楚。同时也可以从其他模块来思考,例如: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医的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中医和西医是一种互相取代关系,还是一种互补关系,请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预测疫情结束后的一些商品价格走势、维护好市场秩序也会涉及到经济生活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调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多主体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积极适应新课改、新考改、新教材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于涵 莫雷.《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4
研究项目:此论文为2017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方式实践研究》的结题成果,批准号:CDDB17184。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