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对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李智慧
[导读] 在“听课不停学”的口号下,重提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对于线上线下的教学和学习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智慧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476000
        【摘要】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过分注重教师的地位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因而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就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使其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学习中。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学习动力。特别在2019年末发生的全球新冠肺炎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听课不停学”的口号下,重提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对于线上线下的教学和学习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师生学习共同体; 历史教学 ;现实意义
        师生学习共同体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这很切合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对历史教学也产生了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师生学习共同体含义分析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团体,这个团体是由具备共同信念,目标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过程中是双方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及共同分享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指导下,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交流的信息主要有知识、情感、兴趣及价值观等,生活经验及行为规范等也包括在内,师生及生生间的广泛信息交流促进了彼此间的沟通,有利于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二.师生学习共同体对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创新,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处于被主导地位,这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新课改形式下,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其形成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1500年前后西欧各国要开辟新航路?”这个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然后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总结出影响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因素,使学生树立唯物史观,认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当下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增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自己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教师较为依赖,学生自己也没有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课改理念下倡导的师生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及内容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一旁做好观察和答疑,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其历史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时,应向学生展示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折线图,让学生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有起有落,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会回答:民族工业本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也会有学生回答: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学生回答的各有道理,教师应该提出表扬,给学生以鼓励,但同时教师对这一问题应该深入讲解,让学生理解民族的独立自主才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从而理解近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认同感,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中很少有学生提出与教师意见相反的观点,这既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有“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意思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学生的学能促进教师的教,教和学是相互统一的,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显然这两者没有很好的相互促进。在新型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下,就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相长”这一理念,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4.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才能真正的互相信任,互相学习。新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积极友好的互动,它的形成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有益的,它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关系融洽,心理相容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崇拜,从而有助于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开展。
         结语
         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践行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文军萍,陈晓端.超越课堂: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4):42-48
        [2]蓝同磊.试论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1):55-56
        [3]王作亮.试论现代教育中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8(21):9-10
        
              
        
          
本文是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疫情下高中历史教学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YB1296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