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史海霞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做出一些教学上的改变,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应用型地理人才。
        史海霞
        胶州市第十二中学,邮编2663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做出一些教学上的改变,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顺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培养具有高素养的应用型地理人才。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新时代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地理;思维导图;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兼顾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新时代的地理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充分展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
        兴趣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只有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好奇感,学生才会主动集中课堂注意力,发散地理思维,探究地理知识。课前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渐带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不自觉地展开学习,同时对教师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导入环节,将多媒体设备作为课前导入内容的载体,通过多媒体设备和课前导入内容的有机结合,创新导入形式,丰富导入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知识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流浪地球》中的一些片段,通过人们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对地球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热情。另外,我们可以展示各国宇航员在宇宙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和现实中的地球表面照片,使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到地球的魅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球”上,然后顺其自然地引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透明球体”等知识,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大小、经纬网等地理内容。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自主学习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推动学生自主认知区域具有积极价值。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教师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时,可以从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两个方面展开,在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一些学习问题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讲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布置预习新知识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什么世界的气候会千差万别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世界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翻阅地理课本、查找地理资料等方式自主解答这些试题。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自主讲解教师布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以我的教学效果为例,学生能够勇敢地站到讲台上,自主讲述“地球形状导致气温南北变化、地球自转导致等温线东西延伸、地球公转导致气候呈带状分布”等知识,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帮助了其他同学。
        三、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生在长时间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下降。为了帮助学生集中和保持注意力,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入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另外,教师需要适当改变严肃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学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将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敢于和自己互动,以此来保障互动式教学的开展。这样有利于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使学生喜欢上自己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传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时,我在教学过程中以轻松的语气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啊”,此时一部分同学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非常高,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人均收入水平尚未达到高收入水平,所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针对学生的观点,我告诉学生“大家先别激动,下面我们就来揭晓答案”,然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字。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还就“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中国领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排名”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习
        思维导图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通过树状图等形式展现重点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梳理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局部联系的认识。在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构建地理思维导图,将主要的教学内容融入思维导图,直观地展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控地理学习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地理知识,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关键信息,逐步地复习各项知识点,帮助学生实现巩固提升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开始学习《中国的气候》的知识之前,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树状的思维导图,由上而下地逐层展开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在树状图的第一层点明本节的主题,填入“中国的气候”;在第二层展开中国气候的主要内容,如气候特点、影响因素等,分别填入“我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等内容;在第三层进一步展开“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关键知识信息。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我们就可以将《中国的气候》相关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五、组织开展地理实验教学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初中地理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需要组织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基于此背景,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丰富地理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展现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适当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管控,保证好地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样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教学的全面性,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认识“地形”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形模型制作”的实验,引导学生利用橡皮泥、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等材料制作橡皮泥等高线山地模型,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山体地貌和等高线知识的理解。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步骤,指导学生依次完成“利用小刀在橡皮泥上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用刻度尺测量山体模型的高度”等实验任务,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顺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充分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推动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
        [2]陈秋燕.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
        [3]张恒月.初中地理课堂实验教学初探[J].地理教育.2015(S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