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宋丽平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宋丽平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五中学264306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在教学中要深刻意识到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历史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落实新课堂标准的知识教学目标,更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家国情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论文就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共同学习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基于本国家本民族对个人的情感积淀。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对本民族、国家的历史的不断深入了解,激发出人们萌生对本民族、本国的热爱之情,这些基于对过去历史的认知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过去、现在的基本形式。历史是一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烈的民族情感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了自己国家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会无形中感受到自豪感和热爱自己祖国的基本情感,与此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祖国历史的时候,认识到民族的没落也会产生沉重的悲痛感,这些都是我们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1.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历史教学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承载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开展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主要是建立在通过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塑造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落实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各项能力培养及综合历史素养。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个方面都需要在历史课堂中理解、发展、巩固并培养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历史教学的课堂目标,重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让学生明史展未来。
        2.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
        2.1立足教材,拓宽知识外延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是国家统一编制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人文性和知识性有效结合起来的课程内容。无论是知识架构还是素养能力的融合都是经得起现实的考验的,都是以落实新时代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教材是初中生了解和学习国家历史的最直接、最可靠、最准确的史实资料。初中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把教材的核心内容充分阐释给学生,让学生把握历史脉络,领悟历史情感,培养历史情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把握历史的内涵,教师有必要基于实际,利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2.2基于教学内容,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模式。在人教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从七年级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到九年级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时间跨度长久。而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章节中,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是中国从农耕社会转变到封建社会的时期的历史,对中学生在来说,如果没有基于时空观念的转换,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都存在着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时间、空间的认识的转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并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3强化史料实证的认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学习历史时,史料是海量的,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真实史料的获取和辨析,建立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如,在中国的近现代的教学中,需要落实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国历史的悲痛情感。八年级上册是展现中国近现代侵略和反抗和近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近现代历史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对近代史有更清晰和真切的感知,建立起他们的历史唯物观,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2.4.强化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学会历史解释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的理论知识,了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对历史现象做出客观的、主观的历史解释。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静态的事物,但初中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以对话交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式,或演讲、辩论会、主题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明晰历史的客观现象,主观原因等历史原因,同时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展现出富有当代中学生的使命和担当。
结束语:
        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需要着重落实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重视优化教学设计,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建设。让学生在学史的过程中,培养成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史学观的时代新少年。
参考文献:
[1]林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家长(上旬刊),2020,(6):135-136.
[2]何永文.新课改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6):147-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