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音乐学科舞蹈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李紫琦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思想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李紫琦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415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思想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舞蹈作为音乐素养培养的一种教学内容,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高中舞蹈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法和组织策略,导致学生的舞蹈兴趣和技巧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新形势下高中音乐课堂活动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舞蹈教学;课堂教学
        舞蹈作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肢体动作、乐感培养、音乐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对舞蹈活动的组织手段和引导方法,导致学生的舞蹈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高中音乐课堂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提升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高中音乐科学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一、当前高中音乐课堂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高中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舞蹈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和组织策略,常常忽视对学生主体的备课活动,导致在环节的设置中存在不足,影响其学生的主体参与。第二,舞蹈氛围创设不足。良好的舞蹈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对音乐舞蹈的畏难心理和尴尬情绪,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之中。但在部分地区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舞蹈环境的创设方法,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舞蹈表现存在沉闷、枯燥等现象,严重违背舞蹈的教育本质。第三,缺乏音乐与舞蹈的有效结合。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和引导上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导致学生的舞蹈活动存在片面、单一的问题,影响其整体素养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音乐舞蹈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1、采取鼓励式教育,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面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其个性鲜明又活泼好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上,因害怕出丑而被同学取笑的原因常常不敢表达、不喜活动,进而造成学生的舞蹈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备课,还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性格特点上“下功夫”,端正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的参与心理和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发展目标。

因此,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鼓励式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不自信、不敢表现得心理情绪,使学生能够自主、能动得投入到舞蹈课堂之中。同时,在日常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互动,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帮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舞蹈技巧。此外,教师还应抓住每一位学生的舞蹈闪光点,树立学生的学习榜样,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动力,保持学生主动展现、积极参与的学习心理。
        2、引用道具式教学,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借助音乐伴奏的形式,以其特定的节奏动作为引导而展现的艺术形式,同时,舞蹈不仅仅借助于音乐,还借助其他的表演道具,以此来突出和表明舞蹈的文化性,提升受众者的理解水平。因此,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其舞蹈特性,引用舞蹈道具,如舞蹈服饰、扇子、手绢、手鼓等道具,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道具,引导学生对特色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更易于对舞蹈的文化特性的了解与掌握,如侗族的舞蹈芦笙舞,可以准备一些百褶统裙、侗帕等服装道具,让学生了解该民族的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等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如蒙古的蛊碗舞,教师可以将蛊碗作为舞蹈教学的道具,并结合手持酒蛊、头顶彩碗的故事,打牢学生的舞蹈基础。
        3、开展音乐式舞蹈,增强学生创造能力
        舞蹈是音乐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活动的直接表现,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乐曲特点的感知,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其音乐节奏中的抑扬顿挫、张弛起伏都代表着不同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舞蹈律动。同时,开展音乐式舞蹈教学活动,还可以让学生从音乐的乐曲特点出发,运用其基础动作进行升华和创造,增加舞蹈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在舞蹈中得到创造的快乐,这对学生的主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还能避免模式化的舞蹈形式,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性,使学生能够自主、能动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增强对音乐学科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鼓励式教育、道具式教学、音乐式舞蹈等方面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舞蹈活动的参与兴趣,还能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与发展,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学习心态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方向和舞蹈学习,使学生可以创造性的发挥主观想象,实现其自我主体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政.高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的合理运用[J].学园,2017(25):104-104.
        [2]杭静.倡导创新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在舞蹈的律动中感受音乐的美[J].时代教育,2017(14):11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