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东
新疆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团中学 新疆 阿拉尔 843009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未来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以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的应用研究为主题,通过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教学,能够更好地提升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拓宽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表现、教学方式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体验性,进而也促进教师有的放矢的在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本文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教学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小学美术课堂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实现对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再度提高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应用小学美术的教学表现
信息技术应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性发挥。那么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美术课堂质量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信息技术与美术内容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积极性的教学作用。其一,信息技术与美术内容的融合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独特的教学优势在于,能够将文本性静态化事物化为情境性动态化事物表现,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抽象化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知识,这将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也进一步符合学生的学习喜好。例如,在《小树快快长》一课中,教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关于树木结构的实物图,从其形状、特征、颜色上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化、形象化、动态化、立体化的教学情境,那么这无疑相对传统的教学表现更加省时省力与直观高效,也更好地推动学生推动去理解与学习、去想象与创造。其二,信息技术交互性表现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代替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而用于课堂师生知识双边互动上。在信息技术课件上呈现的大量信息上,推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上,这极大改变传统学生被动性学习角色,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健康养成。其三,信息技术的回溯功能的教学表现形式。当信息可以被反复播放,那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处理,这样在已知知识巩固与深化巩固新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重复性播放和呈现整体化、系统化知识,使得学生的形成结构性理解思维,从而更好地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发展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小学美术的实践探索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与获得性。那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建自主性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能够保证教师课堂秩序组织能力、诱导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形式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教学《蚂蚁搬家》一课中,首先,教师可以提前收集关于蚂蚁搬家的影像资料,并且教师也导入关于小蚂蚁搬家的情节故事,在趣味故事的讲述和视频的观看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惯,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其次,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机制,以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划分原则,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都能够尽可能平衡到不同小组,使得各个小组学习水平保持一致。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深化性、具体性探究活动。如:教师播放一首儿歌《小蚂蚁》,并且提问学生,歌曲中唱的谁那;大家从视频中观看蚂蚁是什么外貌那,请各小组积极思考与回顾下。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蚂蚁外貌的语言描述,教师通过大屏幕上切入小蚂蚁图片,再一次在教师解说与学生欣赏上加深其特征印象,并且解说过程中诱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思考与想象。如,当自己在生活遇到又大又重的物体,自己搬不动时,应该怎么样?我们应该积极向他人求助,如同小蚂蚁一样……,使得学生初步感知团队与协作的精神力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是从情境建构——学习讨论——点拨指导——创造表现——小结内化的五大环节下开展,力求最大化推动学生通过多媒体及精美图片的欣赏,以及现场演示搬运物品的表演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语言描绘活用行为模拟蚂蚁搬家的情景。进而在师生互动,展开讨论学习,为学生留下充分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小组,推动学生实现动手去画,动脑去想的学习状态。最后在学生的观察、讨论、想象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特征,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现,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将新知化为自身长久性、应用性知识。
三、结语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教学模式上能够更好地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学生的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师在实践探索信息化教学方法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才能创造更加多元化、数字化、知识化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彭阳球.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68-69.
[2]闫丽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