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柱成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第九中学 新疆 喀什 844900)
摘要: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小学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贴近性、人文性和针对性,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园中有效落地。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 中小学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道德品质、是非善恶观念、行为习惯等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校园文化活动在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小学进行思想政治活动的有效抓手
中小学学生从其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看,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这一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是非善恶观念模糊,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同时,虽然他们由于在中学阶段,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的同时,特们渴望得到适当的休闲和放松,因此他们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较为浓厚。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到学校文化活动当中国,寓教于乐,才能真正抓住人心,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式
中小学学生处在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抵触,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和行为表现不好的学生,不仅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怀,还会受到经常性地批评和思想教育,他们对于这些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从心理上,他们也渴望得到关心,也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要学会对症下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这些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获得感,从而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校园文化活动是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
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理论说教,它在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发展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作用和效果有限,无法完成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任务,特别是当前面对参差不齐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思想兴起的背景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具思想性,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思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直接、更有成效。
二、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中小学校多以教学为中心,将多部分精力放在了课堂教学上,教学课时排得太满、教学课程排得太多,除此之外还有早读、午自习、晚自习,即时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有音乐课、体育课和阳光体育活动等课程,也大多数形同虚设,没有严格落实、认真开展。
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领导甚至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老师,认为学校的文体活动就是形式,随便弄一弄,让学生玩一玩、开心一下就好了,为了搞活动而开展活动,并没有认真研究,将学校文体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使得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思想性。
(二)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数还处在理论说教阶段,大部分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如德育主任,一般都是由在学生管理上有一定经验的老师担任,但是大部分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活动指导缺乏经验,很多活动就是以手抄报、板报、演讲、朗诵等形式呈现,从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都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校园文化活动随意性很大,形式单一,更谈不上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三)学生参与不足
中小学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学生参与不足,主要以学生干部、班委或者极少数有特长的学生为参与主体,一般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而普通同学没有平台表现自我,致使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偏离了原有目标,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淡化。
三、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为突破口,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
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是要制定校园文化活动计划。要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纳入学校总体计划中,在明确校园文化活动指导思想、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分类指导。要按照文体的类型、形式或者目的,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科学分类,如可以分成思想引领、学风养成、文化创建、文体活动等不同类型,从而选配专业人员进行组织策划、分类指导。三是完善和改进学生评价机制。要将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及在各项文化活动各种的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二)加强思想引领,以主题教育为主要抓手弘扬主旋律
要将思想引领作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首要目标,在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导向。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师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传统礼仪故事会”、“中华民族精神我传承”、“重大节庆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多措并举,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特色育人体系。
(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中小学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中小学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校园文化活动就是要想方设法吸引绝大多数中小学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事情上着手,创新校园文化的活动内容,逐步赢得中小学学生的认同和热情参与。二是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当中。三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就必须在校园文艺活动的内容上加以引导,注重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纳入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霍启民.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2]戴萧嫣,王旭,闫晓燕.高校教练式文体活动模式对大学生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究[J].广东蚕业.2019(01)
[3]宋文秀.浅议校园文体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