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重新审视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3期   作者:杨玉艳
[导读] 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该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作为一种艺术传递工具,可以通过美术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多种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艺术鉴赏心态,让学生的个人审美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杨玉艳
        宁乡市灰汤镇洞庭桥中学?湖南省长沙市410600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该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作为一种艺术传递工具,可以通过美术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多种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艺术鉴赏心态,让学生的个人审美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的培养,以美术欣赏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体系,打造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品析、欣赏美术等方式达到美术教学的作用,和其他课程的形式有所不同,其最终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一门艺术水平高、具有一定陶冶情操的课程,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提升学生心灵、审美水平的任务。初中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征,因此,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结合美术欣赏,选择符合初中生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的现状
        1.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就农村初中美术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主导还占据很大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水平十分不利,学生长期这种模式下,很容易散失他们对学习素描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尤其是在初中本身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难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此外,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注重发散思维的学科,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如果学习中缺乏这两点,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2.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偏差。随着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各个教师都在积极展开课程改革,但是课程改革并非短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许多农村教师能做到游刃有余进行教学,但是对于美术教学的认知和教学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中出现一系列不正确做法。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主体倒置,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与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且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动手绘画,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二、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农村美术教育要将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上。农村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是教育的把关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出优质的、和中学生审美相契合的美术作品,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美术选择优劣将对学生的审美趣味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在课程中展示一些大师级别的、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于世界级的名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体会不同艺术大师不同的音乐风格,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获得升华,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当中去[2]。例如当代初中生审美呈现出世俗化,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化的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比如初中生审美更倾向于感性化,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大众化”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作品,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极为震撼的视觉冲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2.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是当下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地区教师也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享受作品的美感。美术作品极具美感,然而由于以往教学手段的限制,让学生触摸不到这些“美”,而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示功能,让学生深刻体悟到作品蕴含的美,例如在“梅花”的教学中,以往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中的图片了解梅花,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梅花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再结合欣赏感受、笔墨尝试等手段进行全方位教学,极大的提升美术教学效率。再比如在学习“灯与光”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意蕴美,灯光中不但有优美的图像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日常生活中的灯光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灯饰的造型特征、色彩以及灯光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领学生享受艺术美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艺术图片中的“美”进行口头描述,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较为模糊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在审美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摘取一些该作品的评语,作为学生的参考,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美术素养,实现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宽。
三、总结
        针对当下农村地区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的现状,加快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农村教师通过总结美术课程中的得失,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改革策略,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全面促进初中美术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田为然.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才智,2020(18):154.
[2]叶良玉.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