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文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523000
摘要:将国学经典的品读与音乐教育结合是彰显当代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化音乐课的文化思想内涵。基于此,本文便以“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为研究核心,从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将国学经典融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建议和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音乐;国学经典;价值;问题;教学策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身份的象征,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全民族范围内构架文化自信心理,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不断加大将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的力度,将国学经典以更为生活化、现代化的形式渗透在学生们的学习进程和思想意识之中。
一、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
(一)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亦导致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新兴文化占据了传统经典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生活中为诵读经典、探究文化底蕴留出一席之地,而小学生们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学习之中,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若能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便能够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并基于其中深意进行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感知到国学经典文章及其背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冲淡其对传统节日的冷漠感,使其在生活中得以自觉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词曲审美鉴赏水平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意见: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应当做好审美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遵循审美教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利用先进经典文化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影响和熏陶。由此可见,音乐教学不仅仅应当关注学生的乐理知识储备和演唱技巧,更应当通过实施审美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其能够在阅读和演唱过程中领会自主品味构建国学经典文章的一词一句。
二、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探析
(二)将国学经典融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其一,《“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曾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这一政策,便彰显出了国家对中华文化、国学经典教育和传承的重视。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领学生进行以演唱的方式将国学经典的内容、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将自身理解借助旋律吟唱出来,完成艺术上的升华,才能真正开辟出传承经典的新颖方式,符合国家政策中“多样化中华文化传播渠道和传承载体”的要求。因此,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具有可行性。
其二,年龄在6—12岁之间的小学生在生理上身体增长迅速,活泼好动的天性逐渐得到释放;在心理上,开始主动的观察外部世界并抱有旺盛的求知欲,能够自觉主动地对外部环境进行思考,情感意志也得到现象应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具备能够理解、探究国学经典并对相关歌曲产生兴趣的先决条件。
(二)教学策略建议
1.吟诵诗歌,增强学生韵律感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转变教学切入点,首先,可为学生示范诗歌的吟诵方式,使其在聆听过程中体会到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被吟唱出来的悠扬、回味无穷之感;其次,若学生囿于年龄的限制,无法很好地还原诗歌的吟诵方式,教师也可利用一些富有古典气息的音乐,将诗歌词句填入其中,带领学生以现代曲调演唱古典诗句;最后,教师还可利用一些诸如三角铁、沙锤等伴奏乐器,让学生在聆听、演唱的过程中一边敲击,使敲击出的音符符合诗歌节奏,增强学生对其本身韵律感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春意》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为带领学生在《春江花月夜》歌曲的背景下齐读诗歌,感受韵律之美,并对栩栩如生的春日清晨图展开合理想象。其次,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文学专业学者们对这首诗的吟诵音频,让学生们得以在穿越声音的雾障,感知到诗歌的韵律之美及内容上寥寥几笔对春日意象的勾勒。最后,教师可选择诸如《行春》、《年事》等流行歌曲的曲调,将《春晓》诗句寓于其中,带领学生学习演唱,使其得以将自身获得的情感体验随着音乐表达出来。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国学经典中涉及到的场景、繁风景、人物等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使其得以根据图片和相关说明的引导拓宽自身视野和思维,逐渐领悟作品含义。
例如,在引领学生共同鉴赏《墙头马上》这出杂剧时,教师便可将“墙头马上遥相顾”的美好场景、李家小姐和裴少俊相会游园的场景等呈现在多媒体设备之上,以便学生对二人的真挚爱情和为了情感奋不顾身的情态进行合理认知和想象。在利用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中,他们便能够在基于了解内容对基础上对本杂剧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有助于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其审美想象能力,使其对《墙头马上》的作品内涵和价值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3.文艺表演,排练音乐节目
除却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一些合理方法和手段那辅助国学经典作品的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践活动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文艺表演形式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亦能检验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程度和对相关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率领学生共同排练一场与古代文化相关的音乐舞台节目,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同一时代的不同文学家、诗人或词人,在对话交流的同时将自己所创作的作品诵读或演唱出来,将时代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创作者的群英荟萃展示给所有观众。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可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感受到古典文化与音乐相碰撞所产生的魅力,进而从内心生发起对国学经典的喜爱,在今后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强化文化传承意识。
三、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应注意平衡国学经典和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
国学经典音乐教学虽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音乐作品的类型多种多样,除却古诗词歌曲和戏曲作品外,还包括流行音乐、西方交响乐、民歌等;每一音乐类型都值得学生细细研究和学习,从其中领略不同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因此,即使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师依旧不能忽略其他教学内容和作品类型的教授,应当平衡不同教学板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广泛涉猎,明确自身发展倾向和学习乐趣所在。
(二)音乐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音乐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是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智慧支持。许多隐喻而教师虽然在音乐专业和学科教学上能力突出,但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却存在不足;若是音乐教师都无法理解所教授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内涵,何谈传道受业?因此,音乐教师应当注意完善自身发展,利用课下时间通过自主阅读分析或查找资料的形式认真学习和品读所要教授的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将音乐方面相关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波.基于信息技术的国学经典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22.
[2]刘倩.国学经典引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内容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
[3]叶兰兰.音乐教育内容中引入国学经典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7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