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小乐
辽宁省营口市南楼经济开发区中学 115100
摘要: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而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途径,要想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需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技巧,全面提高英语综合实力。在此,笔者试图从“引导学生晨读,提高英语思维”“注重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课堂实践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都是从初中养成的,初中阶段养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这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英语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擅于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开疑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保留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手法,让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能够接收更多的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晨读,提高英语思维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不要完全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来进行英语机械练习,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还会打击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只有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为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坚持英语晨读,在适当的英语语境中学习。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晨读,我会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来总结和推荐一些比较恰当的英语句子,包括,Have an aim in life, or your energies will all be wasted.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Hope for the best, but prepare for the worst.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 .Throughout life, we rely on small groups of people for love, admiration, respect, moral support and help.为学生引入一些比较励志的英语名言来激励学生大声的进行英语朗读和背诵,这对于学生英语思维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二、注重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没有过多的在意英语课堂导入环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可能直接就进行英语单词和语法的教学,这样不仅难以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效率,我认为老师应该要注重英语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新鲜独特的导入方式,为学生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healthy food”这节知识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节知识,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课堂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课的主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关于健康食物的单词。通过鼓励学生主动的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英语单词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激活本课相关的英语单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有效的活跃英语课堂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接下来的课堂知识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课堂实践练习,及时巩固知识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只有在课堂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才能减少学生在课下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帮主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的掌握和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我认为应该加强英语课堂实践练习,这样就能够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主学生有效的巩固基础知识。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making plans”这节知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一节的英语知识,我会结合教材知识来为学生引入一些英语基础练习题,可以是一些英语词汇方面的拼写和翻译还有发音,也包括一些英语句式的补充和翻译,力求保证英语实践练习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的进行英语知识的练习,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英语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懂得根据新课改要求来不断创新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初中英语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贾海燕.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J].学周刊,2017(02):149-150.
[2]王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6(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