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国苏 童晓倩
浙江省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324300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饺”等生字,会读“初旬、翡翠、骡马”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厘清脉络,能大致分清文章的详略。
3.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
4.精读腊八节部分,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读准多音字和难读的词语;
2.抓住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知北京春节的风俗。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厘清脉络,能大致分清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春节
1.介绍春节: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后的民国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元旦,农历的一月一日称春节。
2.联系生活,交流家乡的春节风俗。
3.那北京的春节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这独特的民风民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让学生交流家乡的春节习俗,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类检查,积累词语
(1)初旬 翡翠 骡马 火炽 爆竹 杏仁 菱角 薏仁 蜜饯
初旬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娴熟”找个近义词吗?
(2)榛子 栗子 掺和
指导轻声字朗读:读得又轻又短。
(3)杂拌儿 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指导儿化音朗读:“儿”不发音,只做卷舌的动作。
(4)熬粥 蜜供 间断 正月 铺户 万象更新
①指名读,注意多音字
②造句运用
腊月初八要熬( )腊八粥,正( )月十五要吃元宵,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两大传统习俗。
妈妈正( )在厨房里熬( )鲫鱼豆腐,那是我最爱吃的一道菜。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分组学习,降低了学习词语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特别是多音字,学生很难区分与运用,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练习,能够强化其清晰度。
3.指名学生交流对北京春节的印象。(忙乱、热闹、喜庆、团圆)
三、厘清脉络,把握主次
1.浏览课文,了解时间
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师小结: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总共一个多月,该时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
2.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1)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3.细察表格,交流发现
(1)交流表格
(2)发现详略
同学们再去看看表格,你又有什么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几天写得详细,其它几天写得简略。
【设计意图】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在表格的运用下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细察后,自然会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同时也初步分清了文章的详略安排,这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体味风俗
1.朗读课文,感知风俗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看看详写的几个日子,我们先去看看腊八节,老北京人有哪些习俗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交流反馈,体味风俗
(1)“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①质疑。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这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②解疑。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腊八粥里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这让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①品读句子,圈出描述腊八蒜特点的词语。(色如翡翠、色味双美)
②这两个词让我们感受到腊八蒜的美味。这就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所在。
3.小结特点,感受忙碌
腊八节,老北京人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真是一个紧张、忙碌的日子。
【设计意图】聚焦腊八,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重点描写的风俗活动,再品读语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深入体会腊八粥的特点,并学习老舍先生将腊八节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同时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埋下伏笔
老舍通过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些风俗详细地介绍了腊八节。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除夕、正月初一等日子写具体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小结学习方法,为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六、作业练习,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