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将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开展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面的学习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感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环保观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关键词:环境教育;美术教学;小学美术:环保意识
引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公共机构要以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能源资源降耗增效为目标,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为主线,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示范引领,弘扬生态文化,促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增强人们对城市和乡村区域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的相互依赖性的认识;给予每个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决心和技能;在个人、团体和整个社会中创造出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行为规范。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保护和尊重自然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价值。所以美术课在渗透环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环境教育,发挥美术学科优势,是值得美术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倍受重视,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活动,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加强环境的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摆脱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平台吸取全新的话题以及教学模式,从中获取灵感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发现的能力,将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美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个学习的过程更加的印象深刻,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个性化发展培养
在开放性的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尽量用口述的形式,或者学生不能一直临摹的方式进行示范,可以让学生做到“画知不画见”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同学最后呈现出的作品都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
(三)结合当下热点话题
环境话题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热点话题,比如全球性变暖、海洋生物的搁浅、白色垃圾污染等等,都是让人又深刻印象话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让有关环境的热门话题走进校园,一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时事,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二是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是可以利用话题制作不同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对美术以及环境教育充满热情。使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三、结束语
对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垃圾,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在美术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以及环境教育,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玛依沙尔·亚库浦江,《在地理课堂上融入环保教育的思考》[J],北京:《中国教工》编辑部,2020
[2] 迈克·帕克斯,《美术教学指南》[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3] 张素萍,《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问题》[A],山西师大教育科技传媒集团,
名师在线[C],山西:《英语周报》社有限公司,2020:10
[4]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吴睿(1996.04.17),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