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会锋
61032119780517**** 陕西 宝鸡 721300
摘要:安全问题重于泰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然后对学生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各种体育教学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安全防范。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完善各种体育安全设施,并根据教学要求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安全教育;有效结合
1导言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要实现安全教育与其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合理布置各种教学项目,渗透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警惕性。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问题,从而促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2在体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有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器材配置不完善。体育器材数量严重不足,运动场地不达标,活动场地小,而造成学生间的碰撞机会就多,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管理意识及能力,有的班级人数较多,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2.2社会因素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很是关注,孩子只要在学校出一点小事故,家长就不依不饶,责怪学校及教师管理不到位。有时出现较大意外伤害事故,家长就干扰学校正常工作,制造社会舆论,给学校及教师工作带来麻烦。为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学校及教师只得把体育活动中易发生伤害的教学内容自动过滤掉。
2.3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很是兴奋快,因此,在一些体育项目或比赛中,学生的自制力下降,情绪比较激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的行动,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小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有的对安全问题没有深刻认识。有关球类的集体运动活动,学生勇于抢夺,不可避免的进行身体接触,情绪极度兴奋,影响学生感知及和动作,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这些发生意外后,才认识到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以为,对于一些活动剧烈的体育项目尽可能减少。
3在体育活动中加入游戏元素,提升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3.1安全交通
根据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游戏在体育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操、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与交通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交通知识,确保学生安全出行,提升学生的活动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会认基本道路交通标识;让学生懂得应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等。增强学生活动能力及自身素质。
3.2地震知识教育
让小学生了解地震前一些异常情况及学会地震时的自救等技能。防疏散演习是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客让学生自学有关地震知识: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地震中如何自救、逃生等。教师创设地震时的情境,结合游戏在训练学生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地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及避险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协调及反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师首先设计紧急疏散训练游戏。学校发生紧急情况,学生按指定路线有序撤离,要做到疏散过程不能混乱,不能出现拥挤、踩踏事件,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及反应能力。地震发生后,伴随着暴风雨,学生为了逃生,利用身边的材料组装以交通工具,学生间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向安全地方转移。
还有“救护伤员”游戏。偶发事件过程中,会有人受伤,学生间要学会互救,提升学生的自救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3消防安全知识
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消防安全靠大家”在生活中或人员密集的地方会发生火灾,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等,涉及到消防中应掌握的一些技能,火灾发生后的逃生及抢救被困人员需要速度、力量,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游戏应训练学生的运动速度及力量,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
4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4.1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安全教育模式
要实现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能力,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运动。这样,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健康成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安全知识,参与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安全案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高安全教育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
4.2根据学生体育表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能够时刻注意学生的身体安全,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在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体育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有些学生比较调皮,在运动时喜欢相互推搡,或者做一些恶作剧,在关键时刻吓唬同学,影响其他同学正常运动,从而造成各种意外损伤。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摔倒而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各种安全隐患,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起警惕,逐渐树立起安全意识。
4.3结合体育运动项目,渗透安全教育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自制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很容易出现意外,对身体造成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介绍相关的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各种安全隐患,让学生在运动时加以注意,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单双杠的技巧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身体平衡,然后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在运动时的身体状态,并要求学生周围时刻要有其他学生看护。又如,在指导学生跳绳运动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跳绳的速度和力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以防止绊倒或碰伤。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要转变过去的安全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形成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艾安丽,杨林平,鲁志勤,张献芳,贺涛.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案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0):58-59.
[2]田涛.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亚太教育,2016(22):222.
[3]郑国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6):103.
[4]王拥斌.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6(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