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王莎莎
[导读] 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包含了课内的实践教学和集中教学
        王莎莎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包含了课内的实践教学和集中教学,但是关于实践课程专业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片面,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可以建立一个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过程性的考核评价和综合全面的考核评价、岗位考核与项目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本文就以上方面着重论述。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为了迎合党和国家的发展路线,在新时期、新时代的领导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效强国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教育部门提出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到以下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大学是目标、一流的本科是根本、一流的学科是条件、一流的专业是基础。所以要高效整合教学资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把培养一流的人才作为目标。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为改变学生趋近于片面的学习方法建立了关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构建策略的研究体系,将实践落实到具体的方面,使得实践在教学计划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在现在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发展中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于人才的要求趋向于能力的转变。而传统高校培养专业形人才,对人才定位不清晰,培养体系不完善、专业机制的不健全等等问题都造成了现在高校面临人才能力不强的问题。所以在往实践方面的改变上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要做的事情。
1、高校会计专业现在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定位不明确
        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将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并积极探索向应用型的发展途径与方向。然而有的高校却担心过于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而过少的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素养的培养上会使得高校走下“台阶”与一些技校培养人才的方法趋近。尽管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地位,但是文件中并没有提到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所以造成许多高校没有明确的转型方法和具体实施策略。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更趋向于对与一些实际问题的操作,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中,可以用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通过做账、收集凭证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理解。与技校的学生相比,高校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应当与其有什么不同,要在实际问题中要具体去解决了。
(二)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完备
        以前企业人员的上岗一般会进行岗前培训才会让工作人员进行上岗,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就业者直接上岗,不再进行岗前培训,进行岗前培训要承担相应风险以及会提高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加上会有的人员在岗前培训后在选择离职,就意味着一个员工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先消耗了企业的资源,所以现在岗前培训一般都为许多公司取消了。对于高校而言,毕业生的劣势更加显现无遗。根据现在一些一流的院校培养学生的的模式上,有着一流的经验、师资力量雄厚、丰厚的财力对于培养人才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而对于技校培养人才多采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方式,培养人才的费用便宜,被许多中小型企业所青睐,雇佣费用少,人才能力不错,为企业节约了不少的成本。对于高校而言,夹在其中高不成低不就,很有社会压力。造成无人聘用的状态。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可以分为三类:管理人、做事人、管事人。管理人是指可以有效分配各项资源的岗位。管事人是指处理和规范流程标准的岗位。做事人是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的岗位。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一流的研究学院的毕业人员是从事管理工作或是管理人员的;而技校则是培养做事的人;地方高校从事会计专业的人员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毕业生毕业后会该做其他工作,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现在普遍流行的自媒体专业。改行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多媒体行业的兴起,收入较高,而又可以不用朝九晚五是许多毕业生选择这项工作的原因。由于高校无法将知识与实践能力集合在一起,造成有专业,无就业的现象。成为毕业生们选择工作的真实写照。
(三)专业体系的不完整
        从会计专业的专业体系来看主要由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来看是否构建了完整的体系构造。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地方高校关于专业的建设不够全面与突出,与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不符合要求,造成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专业建设的不突出体现在财经类的高校与地方的普通高校形成完全差异的局面。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是按照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老师的配备。没有体现出教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没有体现适合经济发展和为社会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的方面,无法与地方的高校进行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与社会脱节,导致传统的计算与核实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不需要聘用人员来进行,造成了一种工作人员逐渐被智能人工所代替。高校需要培养对于审核、评估的地方进行的财务活动。所以专业建设更要多多汲取经验教训,听取国家、专家组件会计的知识技能培养,从而达到真正的专业特色建设和人才的培养
        2.会计专业应用型的师资力量匮乏,专业技能也人需提升。对于应用性的高校有关于应用性方面的教师也比较稀少,而具有营业资格的和资深会计经验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会计专业的资深的从业资格的教师更是难找。如果教师招聘的标准必须是博士毕业,在注重学历的同时又却少了实际经验的存在。而招聘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在学历上面又无法保证,导致出现了两难的境地。在可以招收具有经验又具有卓越的学历的同时,对于高校的教师时间又比较限制,在薪酬与时间制度方面又限制的人才的聘用。与欧美国家制度的灵活性相比,我国的制度过于死板与苛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计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现在多数会计师的培养还多以授课为主,实践为辅的状态,对课程的实践性应用较少,对于课程内容与前沿性的局势了解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人才的培养。
        3.对于应用性人才考核方式不足。现有的方式方法中,加大了实践技能的考核就不能兼容知识的储备,无法通过对知识的考核的掌握,更多采用的是通过个人或是团队的展示来进行评判。有的地方应用型的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想要进行下班型授课和减少笔试成绩的比重计较困难,更需要老师对于分析、和语言展示以及进行情景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估。

很多时候,教师理性考虑,避免教学评估的风险,可能选择作业的较多。但是,实践知识与实践技能不能通过笔试来进行审核的。中国学生自小学习,便会“死记硬背”那一套,但考核内容以理论为主,如此多的长篇大论,怎么可能都一一牢记呢。会计专业也不是一个通过背诵就可学习的好的一门学科,它就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对于应用知识如何考核,怎样考核有着自己的一套相关依据,需要学习者进一步去分析与了解。
(四)实践平台支撑不足
        只有相关的理念得到支持,并将其融入课程纲要与教学设计中去,应用人才的培养策略才能够得以实施。但是,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降低理论课质量,将课时增加到实践技能的培养上。有的地域由于经费不足,实践平台的支持力度小,建设基地不够,教师人手有限造成实践课程无人讲授的情况。与专门的财经高校相比,普通学校财经学生人数较少,对会计专业的专注度有限,再加上长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与著名企业联系,合作项目较少,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我国还没有向德国那样采用“双元制”那样的制度,许多企业不接受在校大学生进行培训,一个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公司的最高机密,无法为在校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与企业合作的成本较高普通高校难以承受。
如果邀请名校老师进行讲解,但是提供的薪酬较低,大部分名师不愿意前往,而且各地学校分布较为稀疏,来往的交通费也十分昂贵导致成为普通高校的短板。名师的社会影响和校友资源是普通高校多不能拥有的稀缺资源,所以大部分的实训课还是有校内的教师完成,多以案例分析与讲解为主,或是已计划书的形式为主,无法为学生讲解真是的情况,也无法掌握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成为会计毕业生的短板。
2、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为了人才的发展,高校实践课在课程占比上比之以前比重增加。一方面体现在课内实践教学上,课内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是指一门学科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从上课顺序来看,先进行理论教学还是先进行实践教学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可以同时进行也可先后进行。例如可以每周先上两节理论课在上两节实践课。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集中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一般以一个教学班级为一个单位,在一到两周范围内通过停止其他理论课的教学课程来进行集中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可以通过课程来分分为基础会计实训、ERP实训以及税务会计实训。也可以根据实训的项目来分分为会计技能训练和会计综合训练。
3、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应对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改变教育理念
        现在国家的主要发展重点在电子商务、智能应用和物流等方面的发展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加快电子商务、智能应用和物流的高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成为未来市场人才需求的重点。地方的高校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经济为主要的目的,必须要转变人才的发展理念,了解市场的需求,理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培养、怎样培养展开深入思考与讨论,不能将人才的培养当做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出同样没有灵魂的东西。在结合地区的经济特点,发现自身的发展特性与提升方面,对于人才培养的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应该采用高等人才的策略与办法,将企业与学校相互融合入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部分高校提出,办学与专业性融合、课程与专业逻辑思维靠拢的转变思想,将办学的宗旨、专业建设、实验研究、人才培养与地方相关联。比如。辽宁省沈阳市,为落实党的关于振兴发展的指示,加快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建立示范区,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在新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会计专业的融合和重整迫在眉睫,因为财务、统计机器人逐渐代替人工的作用,导致一些传统的会计面临失业和知识技能迅速贬值的情况,所以必须对会计这个职业进行一场大变革,来改变这种情况。利用互联网加会计的模式,同公司利益、教师利益、课业利益、学生利益等方面,建设一种与财务化相结合的会计教育。另一方面加快与学校企业的融合,顺应财务功能的转变,利用制度与文化将市场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加强教师教学的创新,形成有特点、有实践性的培养理念。
(二)清楚专业未来发展方向,改变人才发展方式
        在探索应用性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须深刻挖掘地方高校的专业发展特色,形成自己旗帜鲜明的特点。具有相关行业关系的高校可以回归行业的发展,但要坚持行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坚持教学科研的行业产业,大力鼓励学生的创业。在不具备行业产业背景的高校,可以借助新型的互联网产业为专业的融合和重建,实施从制度到整体的全方位的变革,将新时代要求融入进去。将新时代的理念融入进去,将新时代的优秀的理念融入进去,提升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社会的结构,所以我们必须整合知识构建新的体系,为专业的改变与体系的重建创造条件。
4、总结
        地方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培养需要以实训项目为单位进行有关培训,再根据实训进行评分最后得出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将社会所需的应用性人才与实践体系进行相互联系,构建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国家所需人才的方面进行培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在会计体系中,将它们互相结合相互运用,我国家培养专业的高水平高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伟.会计学科的发展瓶颈和发展建议[J].财会月
刊,2017( 1) : 3-9.
[2]陈富. 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A].中国会计学会 2016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重庆: 中国
会计学会,2016.
[3]陈光磊,张婕.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应用型高校的转型
路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 3) : 53-60.
[4]黄彬,周梓荣.应用型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研
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 3) : 16-20.
[5]张彦国,郑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背景与方
向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8( 10) : 74-76.
[6]余孝文.“转型发展”背景下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
教学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7( 10) : 115-116.
[7]魏乾梅.西部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区域战略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6( 5) : 89-94.
[8]孔羽.浅议地方大学发展的社区经营策略[J].辽宁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 2) : 40-43.
作者信息:王莎莎,女(1987.10.31—),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