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刘伟
[导读] 汉语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并非是语文课程的专利。
        刘伟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中学校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汉语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并非是语文课程的专利。在任何文科与理科的学习中,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标下,考试内容的大部分是通过材料的解析来作为表达。所以,在历史学科中就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由此作为契机,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针对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方法策略,希望帮助学生们提高成绩,帮助我国历史教学工作推进。
        关键词:初中历史;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有着自身的要求和特点。首先,由于历史材料的客观性,决定了在文字表达中必须要用准确的词句进行表达。其次,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决定了在表达中的逻辑严密性。再者,由于历史是综合性知识的结合,所以在表达上要注重于简洁性。最后,其观点的鲜明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也区分着文字表达的优秀与否。所以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们历史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帮助学生们更加提高历史学科成绩,培养历史学科素养以及有效训练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关键。
        一、培养意义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常出现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以及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用词错误且缺乏逻辑性等问题[1]。所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变得尤其关键。在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让学生们学会口脑并用,更能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发展。其次,通过语言能力的表达,教师们能够及时掌握到学生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辅导,能够完善其优秀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基础知识的再学习,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使班级内学生成绩提高。最后,通过历史学科上的语言能力培养,能帮助试卷的材料文章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答题,更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标下,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来说,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为当下,更是为我国未来的人才培养作出重要的基础训练保障。
        二、教学实践探索
        (一)培养口语能力
        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上,其文字和内容都是十分精确简明的。通过学生们的材料内容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们在口述或者是文字的表达上,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做到言简意赅。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每一单元的引言上,其精炼的文字对本章的历史线索和内容进行了高度简明的概括。通过学生们的引言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到本章的历史知识,又能够运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提取出知识要点。
        再者,在讲解唐诗宋词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章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2],这些诗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更能把握其豪代奔放的真情实感,能够帮助学生们的口脑同时进行锻炼,有效的提升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们建立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锻炼其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成绩。
        (二)培养叙述能力
        若想有效的培养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们利用准确严谨的词句,将词句表达准确,语义表达通顺,结构表达妥贴,且平易近人,合乎规范。在这样的方面培养上,其教师可以运用让学生们讲故事的训练方法。学生们通过这样充满趣味的课堂形式,能够在课堂中活跃气氛,更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口语能力的表达方法。
        其具体做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①主题可以是结合学习的历史知识内容与今日发生的事情联系。故事的时间安排很短,只有学生认真的资料查阅和材料甄选以及语言组织完备,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完整流畅的表达。这不仅是帮助学生们的概括能力进行提高,更是对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②通过让学生进行教材中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讲解。例如在学习到《贞观之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们进行充分预习,搜集有关系唐太宗的历史事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不仅完成了单元教学任务,也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针对于我国大型的活动纪念日,教师们可以组织历史故事讲解比赛,例如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周年纪念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如在长征纪念胜利纪念日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讲述长征的感人故事等。总之,通过学生们对于故事的讲述,能够帮助学生们资料收集的能力提高,丰富课外的历史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三)培养思辨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提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思维逻辑发育和口头辩解能力,更能帮助学生们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学习。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例如在讲解《西安事变》一课时,教师们可以针对于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该不该杀这一问题来展开辩论赛。在辩论中,学生们可以分析当时的形势来辩论是否应该通过和平解决,让学生们充分思考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们在评价学生们的观点时注意不要评论出学生谁说的对谁说的错,而是应该积极肯定学生们的参与。并且,针对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流畅程度和观点的说服力度来进行点评,由此让学生们提高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表达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们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历史课堂必须要针对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己任。积极通过朗读、讲故事以及搞辩论等课堂形式,来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们提高思维发展以及历史学科素养,帮助我国历史基础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文龙, 童建华.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0):90-91.
        [2]黄新春.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 000(010):79-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