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兰
西藏八宿县中学 854600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并不都是好处,环境问题也跟着一起出现,由于大量资源的开采,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倡导全民参与环保,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新增加了环保教育。本文主要阐述了环保教育现在的不足与应对策略,希望能借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环保策略;逐步渗透
现阶段,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乃至各国的热点问题,所以将环境问题融入教育中是必然趋势,初中地理主要讲述的是地球上的各种气候和地形问题,所以环境教育在这里进入,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未来是他们的,所以只有现在种好“根”,未来才能结好“果”。
1.环境教育的常见问题
1.1缺少环保观念
对于现在的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来说,只注重的学科知识,关于环保教育问题的知识总是一概而过,更有甚者,直接跳过了环保问题的讲解。其中的原因,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很多老师眼中,环保的事情距离自己太遥远了,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操心这么高级的事情,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多讲解几道分值高的地理题。所以他们关注重心更大程度上放在考试范围内的题,对于环保教育不重视。
1.2环保教育未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环保教育中,地理教师们由于自身认为不重要的原因,即便因为教学需要进行了讲解,也只不过是照抄照搬,从未认真思考过,环保教育与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的,没有意识到生活需要环保,环保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环保与生活是两件事”这种观念就从错误慢慢转化成了“大众的正确”,等到那个时候环保教育就真的是一纸空谈了。
1.3没有充分理解什么是环保教育。
平时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并没有对环保教育的相关知识问题进行仔细地梳理和理解,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什么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概念是什么,碰到几个有意思的插画,一笑而过,浮于教材,不能正确全面的理解环保教育的意义,试问,这样的教授方式有何意义?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环保教育是个极其重要的话题。
2.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策略
2.1增加环保观念
要想做好环保教育,就必须要围绕着课堂和教材来进行。一是需要充分利用好课本知识,正确筛选出其中真正对于环保教育有帮助的部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这些部分为学生进行重点讲解。二是需要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环保知识的讲解,来构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来进行环保知识的传授。且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做一个小游戏,可以进行个人游戏,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可以从一篇地理文章中找出最多的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谁就可以取得胜利。用做游戏的方法紧紧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身体会到,原来环保问题,无处不在。甚至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自己构思,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改变当代的环境问题,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也许某个小点子,真的就派上了大用场,这样的结果同样符合我们的推行环保教育的初衷。
2.2让环保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物都具有趋利避害性,更何况已经成为了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教师们必须要让学生们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危害性与严重性,让他们知道并不是只有大人才需要环保,身为地球上生活的一份子,环保,责无旁贷。教师可以告诉通过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例如全球能让人类饮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八,由于水污染,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加匮乏,很多地区的人们由于缺水,生活不便,甚至发生渴死的情况。空气污染,每天都有人死于粉尘,或者患上跟着他们一辈子的肺病。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侵害的是地球上的每一个生物。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关于污染的视频,更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的可怕,让他们从心里真正重视起来环境问题。
2.3真正理解什么是环保
让学生真正深层次的理解什么是环保,同样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环保教育。但是课本终究是课本,由于一些方面的原因,涉及的范围不会太过于周密,做不到面面俱到。教师可以运用高科技的力量,用最真实的表达方法来为学生呈现什么叫做环保。例如,教师在讲解环保知识的前期备课中,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跟课堂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PPT等加以辅助,更加形象的给学生表现出课本上的文字知识,让他们可以更容易理解。除了课本上的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向外扩展一些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例如汶川大地震这种比较重大的灾害,同样也可以讲给他们听,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无情,对自然心存敬畏,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树立环保意识,实践环保行为,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3.结束语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光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将地理学更完整的呈现给他们。除此之外,对于教师同样具有考验性,对于专业知识的利用和灵活转化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但是,本文所阐述的终究是理论上的,真正应用在实际上,还要根据情况而定,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相结合,才能让环保理念在人类青少年时就根深蒂固,让环保理念持续且有活力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兴荣. 试析网络空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