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海荣
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粉山中心小学 541300
摘要: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是现代化低年级教学的主要趋势之一,利用小学多学科叠加交织的知识体系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小学课程知识的活跃度,提升德育教育渗透的高效性。教师在现阶段小学教学课堂中,应注重落实好德育渗透工作,加强小学德育课堂和方式的创新,逐步完善小学教学课堂体系。因此,本文基于现代小学课堂的特点,探究德育教育与多元学科的高效深度融合,助力现代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教学;开发利用
引言
现阶段,小学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德育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前需要贯彻到自己行动中的道德品质。小学的德育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的问题,教师主要采取对学生说教的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低。并且,现在很多家庭对于孩子都是娇生惯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树立正确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普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主要原因是家长和教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认识不全面,德育教育的观念不科学,没有形成健全的示范和评价体系,很难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强培训力度。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制定出健全的素质培养计划,以此来弥补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学校需要按照德育教育的基本规范,把德育教育的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组织小学德育教师参与先进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表现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二、拓展多元教学手段,丰富德育载体
德育教学的渗透不能单纯局限于学科教育课堂中简单的提及和说明,仅仅依靠言传开展相关教育,德育的效应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元化的有效途径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通过授课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搭载丰富多样的德育观念,从而强化德育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比如,教师在日常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融合进行综合性教学,例如在班会课上组织时事讨论会,事先在课前搜集一周以来我国社会、科技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学生针对事件进行深度探究,抒发对事件的感想和体悟,并进行相互交流沟通。
此外,还可以在课后环节中设置相关的德育游戏,例如举行“母爱接力赛”,让学生在腹中塞入衣物模拟母亲怀孕的状态进行跑步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母爱的伟大,并树立“感恩”的思想。所以,小学教学的德育化教学需要依靠多种途径和多元方式才能够有效实现,而丰富小学课堂德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动员学生勇于参与到小学课堂的德育教学活动中,增强课堂的参与度和代入感,从而达到理性的德育教学预期。
三、适时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课堂穿插德育
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校不仅仅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学校还能够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授学生具体文化知识的时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努力做到,不仅在德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学,还可以将道德教学融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桥》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旨——老党员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借助本节课的道理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养成主动帮助其他同学的习惯,进而从内心深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则是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学生实际生活,只有将德育教育内容生活化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生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家庭活动、社区活动以及社会服务等内容,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穿插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社会服务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以帮助老人做一些清洁工作、为老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节目、陪同老人完成各种文娱活动等方式为老人带来欢乐与温暖。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是素质教育下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优秀思想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满足了学生自身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也为建设教育强国这一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条件有限、资源紧缺的农村小学中,其作用更为明显。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农村小学德育模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发挥家长和社会实践的协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着力培养身心健康、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刘拉新.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3.
[2]马克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86-388.
[3]张谨强.小学德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