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帕提·肉孜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变革者,是大同世界理想画卷的作者。他是古代和现代中外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大师。康有为的思想“大同世界”和西方在西方通过“乌托邦”提出的许多社会观念,都是乌托邦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同世界”的思想源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资本主义的几项重大变化促进了“乌托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今天,中国正在实施一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这是大同康有为思想的一种继承,深化和创新。对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研究为我们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它在私有财产、权利、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保障教育制度的处理上有独特的看法。尽管大同思想没有真正实现的可能性,但它批评剥削和私有财产,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思想条件,对产生新的理论也很重要。
关键词:大同世界;私有制;社会主义
一、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大同”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和战国时代。孔子还汇编了与礼书有关的表达方式。孔子认为,这种社会状况是在亲属约束下将道德作为个人道德标准时出现的。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起源表明,卢梭的才华横溢的人权理论,对人民的平等爱心以及他的影响力不仅受现代中国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传统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他写了许多书来解释大同思想,并以口头游说的形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以进一步丰富大同社会的思想。通过积累知识,康有为相信首先找到了一种拯救国家的方法,并希望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他开始在法庭上提出修改建议,这表明他已逐渐从理论研究转向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它清楚地区分了社会不同阶段的表现,展示了财富与大同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孔子的大同思想引入了他的理想社会,对其提供了构建框架。他对大同思想理论的早期探索贯穿了蓝图的构想,并逐步走向完善和发展。他关于大同的思想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规则,而是一个丰富的社会观念的蓝图。在此期间,内容逐渐开始进入开发阶段。
二、康有为“大同世界”思想的特点
(一)“大同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
康有为生活的19世纪下半叶,是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封建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列强不断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联系到中国近现代民族和社会危机。大同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思想基础,当然也受到现代文明的一些影响。
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是在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一些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也逐渐接受了近代的政治价值观念。戊戌维新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发展过程,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二) 关于反对私有制、提倡公有和计划经济
中国的大同一向反对私人权利,主张公共权利。由于人们已经看到了私营制造的弊端,“公共世界”的概念已成为大同思想的最基本内容。公共财产必须实行计划经,在大同思想里国家的职能是统一和规范全国城市的工农业生产和消费,通常没有多余的产品。计划经济与按需交付是一致的,不需要商品和金钱。社会生产是预先计算的,在仔细检查之后,做出了适当的安排,以避免产品短缺或过剩。
(三)关于教育思想
中国大同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应该从孔子开始。他的无课教学和根据自己的才能进行教学的思想已被世代相传。但是,由于老庄思想的影响,大同的理想目标往往是对自然,原始的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往后看。从那时起,诸如太平天国和康有为的《大同书》就开始关注教育,但它们比西方晚了两千年。由于技术的落后,人们对科学的关注或多或少。
根据中国对教育的假设,将其与大同思想家进行比较。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时代中西方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当中国古代大同思想家谈论教育的目的时,他们主要关注人格的形成,很少涉及诸如技能和操作等实际问题。
(四)关于平均与平等思想
平等主义是大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平均和平等已成为同义词。似乎只要促进平等,平均就必须是平等的体现之一。但是,平等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平均值通常集中于物质分配,而且平等要求机会是公平的。
大同思想是在农业社会中诞生和发展的。理想也寄托在农业社会上,农业社会最迫切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意味着财富,因此“打土豪,割田”已成为农民暴动的动机和动力。太平天国最重要的文献是“天朝田亩制制”,它对田地的平均分布有详细的规定。在赤贫与富裕并存的社会现实中,富人与穷人的概念是理性而自然的。平均财富消除阶层也是一个正常的想法,也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康有为并不主张绝对平等,例如,在男女平等方面,他认为要实现与男子相同的独立地位,妇女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并满足某些条件。人们认为,盲目执行男女平等原则很容易导致社会道德观念的丧失和混乱。
在中国的大同实践中,平均与平等常常处于同一水平,但实际上,平均与平等很少。太平天国在经济上促进平等主义,但在政治上实行封建专政。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五)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同点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人人平等、废除私有制、反对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都是人民追求和向往的美好社会的理想模式。两者最大的、最明显的共同点是反对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制度,它批评私有社会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以及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和阶级差异。
上面的比较表明,大同的哲学非常缺乏实践精神,是一种虚构的想象。西方乌托邦社会主义实行了一系列做法,但注定要失败,因为它背离了现实。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大同思想,在后来的中国历史实践中非常重要。
三、康有为大同思想对我国制度建设的启示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影响并非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或直接原因,但不能分割历史,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大同与礼节和礼运书直接相反,他有古老的思想并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内在的同情。金冠陶,刘庆峰和张健等学者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指出,现代中国思想的革命唯心主义精神也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确实,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时代已经融合了许多思想。但是,这个历史方向已经从古代的大同思想转变为现代的康有为大同思想。他既继承了古老的“公共”概念,又经历了宋明新骗子宗教的发展[ 魏义霞.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积极意义[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3(05):98-103.]。公共和私人的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清晰。可以说,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有党和国家的政策和计划都必须基于这种基本的国家状况。因此,中国当前的主要工作致力于实现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唯一途径。没有它,所有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都将写在纸上。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过度追求物化,工具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道德标准却有所下降。所有这些现象都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质疑。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不再是中国的“旁观者”。当我们脱离传统社会时,我们不应为西方现代化的出现而感到困惑,而应以其本质为准,取消其规章制度,以防止过度崇拜和物质排斥。在这个时候,中国告别理想主义者的哲学为时过早,并且要充分解释历史和现实,现在还应该认识到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哲学的价值。
毛泽东在改革和解放中说:“我们必须关爱群众,尤其是穷人的苦难。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需要的是最大的帮助。只有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人民才能生存。 穷人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解决了当下的困难,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只有将公平,效率与现代化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 摆脱“现代化”的陷阱,中国正在建设一个全面繁荣的社会,这是中国的现代化,我们不仅需要反映生产力的释放和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实现共同的繁荣,提高社会的素质。发展是现代化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结语
《大同书》不仅启蒙了中国人,还给予当时一部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投身到革命实践中去。大同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理想的融合,为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社会和确立长远历史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深入研究其大同思想对了解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和传播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制度选择等各因素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如今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康有为的大同思想的某种继承、深化和创新。对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研究,为我们现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大同书》中的大同思想与今日的和谐社会各方面都有联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仍可借鉴其注重公平、重视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从《大同书》中得到一些启示:深刻了解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丰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杨慧,吴瑞丰.西方文化中的乌托邦思想[J].汉字文化,2019(20):139-140.
[2]张恒俊.康有为《大同书》特征论[J].史志学刊,2018(01):17-23.
[3]魏义霞.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积极意义[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3(05):98-103.
[4]高富利. 康有为《大同书》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6.
[5]石鑫杰. 康有为大同思想探究[D].河北大学,2016.
[6]祁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陈艳霞. 康有为社会进化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2.
[8]张学斌. 康有为《大同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9]张兴德.重新认识和评论乌托邦思想[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4):18-24.
[10]梁国斌. 康有为大同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1]许文.康有为大同思想[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52-54.
[12]倪若菲. 康有为的大同世界与乌托邦中西两种空想社会理论的异同比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