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快艇头里的空间形态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罗曼莹
[导读] 快艇头里是澳门世遗缓冲区的一部份
       罗曼莹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省东莞市  523000

        【摘要】快艇头里是澳门世遗缓冲区的一部份,位于澳门历史城区之中,与大三巴相邻。经澳门政府规划,将开发成为新的旅游休憩地。本文藉助“澳门世界遗产”,对澳门世遗缓冲区中的快艇头里进行分析,浅谈澳门快艇头里的空间形态。
        关键词:澳门历史城区;快艇头里

        1.建筑空间形态
        位于澳门历史城区之中,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建筑保存了中国现存最为古老、最完善、最集中和规模最大的建筑群。快艇头里是18世纪后的兴起建筑,属于近代建筑,建造在古建筑之间,形成与历史建筑既有区别又是互相和谐相处。
        围合快艇头里的居民建筑,“由于极为特殊的客观地理条件、历史成因及社会人口构成”,在过去澳门城市建造发展中,融合传统中西建筑风格形态保存至今,且与近代建筑相依偎联合呈现了今天的居民建筑区。
        以空间的角度看这些建筑似乎是主体要素,限定了快艇头里整体空间也限定了街道的空间。快艇头里是由多个居民建筑所围合而组成的,“建筑形体出现在实体与空间的结合上”,其空间层次丰富。
        快艇头里被早期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的居民建筑所包围。受到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早期的建筑无论是华人还是葡人的房子都较简陋,基本上按照家乡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方法”。当时兴旺的妷建造技术融合了传统中式的量尺法和西式的造型手法,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室外的门、窗、阳台等多数采用的是西方的建筑手法。建筑材料上华人喜爱的砖、木、陶瓷(中式材料)和葡人常用的土坯、石条、金属构件(西式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中西建筑风格。
        “澳门的居民建筑类型会因所在区域地理的性质、历史年份和住户的不同”,而有所分类,大致有:大型中式民居、小型中式民居及一般商住民居。“大型中式民居”的现存数量较少,目前郑家大屋是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其建筑的平面布局相似于广东地区村落或城镇,一般都是多层的建筑楼房;“小型中式民居”,多为两层半或以上的竹筒式平面布局,因地形、用途的有所不同,分为“单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集居式住宅如联排式住宅,分布在里巷之间”;还有其它类型:有一栋多单元、平面紧凑和根据居住功能的需求灵活布置。如今快艇头里中,建筑与建筑之间平面紧凑,包括永福围(永庆里)的历史建筑都是两层半或以上(永福围的建筑风格是岭南建筑风格的骑楼),以及近代的居民建筑多数是住形式的建筑,地面沿大街的首层皆为铺位,体现了一般商住民居建筑的商实用性要求。
        
        2.快艇头“里”的空间形态
        何谓“里”?围与里在澳门是一个重要的邻里单元,也是居民之间建筑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存在。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描述空间解释“里”的用法是“街坊:邻里丨里弄”以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意思,其它关于“里”的空间意思并没有明确记载。围与里在澳门人用广东话说法是“掘头巷"的意思,没有明确的名称用法与空间定义的区别。澳门的“里”大意是,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街道的意思。在快艇头里实际的街道路线上,有多于一个以上作为进出通行的出入口,总共有三个出入口。从实际意义上难以定义说“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街道才可称作“里”,对于澳门的快艇头“里”说法是有误区的。
        快艇头里除了地理位置优越外,其空间结构在里巷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优越和有层次感的空间落差,丰富了里巷的空间结构是独一无二且活泼有趣的。
        从澳门信勉大厦进入到快艇头里时,必先要通过一条狭长幽暗的神秘隧道。

它在信勉大厦(第一、二期)和信嘉大厦之间,一般不是本地居民或是不熟悉环境的人,难以找到快艇头里的出入口。快艇头里的隧道长十米,宽度一米二。长廊内壁上方有两盏壁灯和一盏吸顶灯,灯光昏黄。仔细观察隧道内,除了有两大厦的正门入口外,隧道的墻上还有涂改液笔画的涂鸦。这些“不经意”的涂鸦和牛皮鲜点缀和驱逐了隧道昏暗的阴森,反倒有种可恨又可爱的感觉;有时候,当人与人从正面经过,几乎要很用力能看清对面的人的样貌轮廓特征,十分隐秘空间,又是生活的必经之路。在这里,隧道成为了建筑与建筑之间文化遗产的紧密存在;是邻里居民之间生活的联系和沟通道路;更象是穿越般的时空隧道。进入前是有着过去中葡文化交融感十足的历史街区样貌,穿过后呈现在眼前的是现代公共空间的休闲环境,一种“廓然开朗,百陌通巷”的感觉像进入到另一个世外桃源,还夹杂着古老的建筑与近现代的居民建筑,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和叹为观止。
        经过这条一条狭长的隧道,出来后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室外公共空间,开阔而具有空间层次感,从近到远渐渐消进,整个室外空间共有6级平地可供活动。
        在这“里”中的快意楼,建筑颜色和层次是最丰富的,其正门入口相对隐秘,其建筑首层怀旧式的商铺气息依然存留,被色彩涂料粉刷翻新过的墻体和木板窗户,左右拉伸或折叠式的彩色铁皮闸门,由中式的折叠门与西式的铁材料构成,门上还有排列整齐而精致的镂空图案,体现了中西式成熟的技术融合。蓝色闸门上的店铺名称,因时间风雨的洗礼,字样已褪色难辨,还可以清晰见到的是与镂空花纹一致大小的“广联馨香庄”,得知这一间在节日里售卖灯火香烛的地铺人家,门上还贴着较新的红色祈福贴纸,凸显出这户人家的一直保持贴红纸的传统习俗。楼上二层是20世纪20-30年代的旧现代阳台护栏,由多根曲折纹理的铁艺整齐排列而成,属于西式风格的特征。
        整个空间“里”充斥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视觉效应,建筑与建筑外部的大门、窗户、阳台风格、与色彩、与习俗等,即使经过了时间的变迁,这些历史的味道使快艇头“里”充满了怀旧的家的感觉。
        3.人居人文空间形态
        老社区多以路为界限,快艇头里是属于老社区中的板块型社区,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性。看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和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就知道,快艇头里如今的面貌,是由历史街区演变发展到近现代居民建筑的融合体。它们的融合是真正说明一个社区空间中人与人的邻里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与人和空间的关系如此紧密。
这空间里现有的老树,类似古时候“村口大树”的象征。在过去“村口大树”有着社区交际活动场所的意义,人与人之间会相约见、交谈、交易和供途人休憩等,都在地方具代表性的树下进行。如今在日常的快艇头里中,这树的作用也和过去差不多,且为这“里”的居民生活带来良好舒适的环境感受。其实树在风水作用的讲究上有“一棵树是一个太极圈”的说法,普通人可能只会认为有遮阴乘凉的作用,但树在风水上有维系着一个地方的空间住所和人的生命健康的讲究。快艇头里的树之所以长久屹立风华,不只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广博的打的,还有不断向未来传播生命的种子,让这“里”的文化气息得以发展和存留。
        这“里”充斥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商铺行业多样,有:飞龙贸易公司(店铺老板:欧耀南(景昭),澳门书法院副院长、理事长,澳门国际书画出版社有限公司,澳门大德堂古玩,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事理;以古董、玉器、字画交易为主);摄影工作室(陈显耀先生,记录澳门老街的著名摄影家);广联馨香庄;香巴啦工艺店;艺富;林卓凡西医;佳富利贸易工程;澳门浩荣拍卖有限公司;顺兴杂货;经学古玩工艺等。这些艺术家、摄影师、工作室、画室、古玩店、外贸店、拍卖行之中,有着著名的书法名家和摄影家,快艇头里竟成了名人的居所和小花园。
        形形色色的文化,居民居住在这里,如同与文化的空间共处生活,都能让人也享受到文化空间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玄峰(2003年)。澳门城市建设史研究——澳门近代建筑普查研究子课题(博士论文)。东南大学,南京。
[2]程大锦(2005)。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天津大学出版:建筑情报季刊杂志社。
[3]陈泽成(2003年)。从澳门城市建筑看中西文化交融(硕士论文)。厦门大学,厦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