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教育要适“度”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解炎
[导读] 班主任工作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炎
        苏州市吴中区独墅湖实验幼儿园
        摘要:班主任工作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作为班主任要注意适度,否则易引起幼儿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阻碍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在教育中如何适度进行分析,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以形成相应的结论,避免过度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班主任  适度  健康发展

正文:
        幼儿园班主任是幼儿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在教育中要把握好“度”。心理学中,将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极不耐烦甚至排斥、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出现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逆转,如由原来的赞成、接受、欣赏变为反对、拒绝和逃避。通过调查发现,在教育中超限,给孩子造成的影响:1.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造成心理压力。2.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师幼关系紧张。3.严重挫伤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影响活动效果。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宜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宜的东西。”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把握“度”,适度则成。那么,如何在教育中适度,避免超限效应呢?下面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时间“度”,避免厌烦情绪
        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时间的“度”应控制好,避免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活动持续时间过长等,进而导致孩子对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的情绪。
        案例:
        小班语言活动《毛毛虫》中,许老师将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第三天……吃了什么?和小朋友讲完后,接着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集体一起说一遍,再说一遍。这时,个别孩子开始交头接耳,打打闹闹,许老师生气地说:“请安静地坐好。”孩子们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说起话来。许老师停下来生气地说:“小嘴巴,闭闭拢。”部分孩子没有回应,老师只好宣布休息。
        小班幼儿的持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班主任许老师组织的语言活动缺乏趣味性,形式单一地让幼儿一遍一遍地说,目的让幼儿记住毛毛虫第一天、第二天……吃了什么颜色的水果等。但孩子们在不断地练习说中,出现了“超限”现象,使幼儿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避免“超限效应”的不良影响,把握好时间的度,激发幼儿的热情。
        二、内容“度”,汲取关键经验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贯穿着家长的教育思想,许多人认为只要孩子能学会,不管什么内容都是有用的,对于幼儿阶段性学习什么、不应该学什么比较模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让孩子每天进出各种兴趣班。另外,还有许多活动打着“园本课程”“办园特色”等旗号,变成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造成幼儿园课程超载。班主任应做好家长工作,指导家长知晓幼儿应该学的是对其现在以及今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案例:
        中班琦琦小朋友的家长非常注重孩子认字和数学练习,从小琦琦认识了许多的字。在看故事书时,首先看的是上面的字,完全忽视图片的意义。琦琦还能背出加法口诀。
在上述案例中,琦琦在家学习的内容过与超前,导致了超限效应。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缺乏获取创造性表征的关键经验,如琦琦在看故事时,只看汉字,忽视了图片的意义,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阻碍;机械地记忆加法口诀,阻碍了幼儿汲取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三、奖惩“度”,建立内在驱动力
        表扬与批评通常是结伴而行的,聪明有效的批评常以表扬为开端,以鼓励结束,真诚合理的表扬也常夹杂一点儿挑剔的批评以促其进步。在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中如何把握好奖惩的度,在教育中是比较难做到的,经常会出现过度表扬和过度批评的现象。
(一)过度表扬
        过度的表扬,使幼儿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时间长了耳朵就会起茧,引起了超限效应:再美妙的赞扬声也会腻味,表扬不但激不起上进的欲望,反而起到了反向作用。
1.表扬与孩子的发展事实不符。
表扬要真实,要善于发现孩子的 “闪光点”,表扬孩子一点滴的进步。
案例:
        唐一小朋友是班级中很调皮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越来越调皮。在游戏中,唐一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张老师提醒多次后,唐一仍奔跑。张老师非常地生气,但是忍住了,试图表扬说:“唐一,刚刚看到你安静地在做小客人,真棒!”唐一停下来想一想后,安静了一会,接着又开始奔跑。
        在案例中,我们看到唐一是调皮的孩子,听惯了批评,在游戏中,班主任张老师试图去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但是在表扬中,张老师并不是真实地去表扬孩子,而是在哄骗,希望孩子能够安静下来。但这种缺乏事实的表扬,并没有收到效果。
2.表扬方式过于单一。
        “真棒!”“最棒”=“棒杀”!这种表扬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可能让孩子讨厌老师的表扬。我们可以打开思路,表扬奖励并不限于奖状或是口头表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扬、奖励孩子。

        上述表扬奖励更多的是以责任感、权威感、自主选择和获取自由等等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内在的驱动力。
        另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采用不定期奖励的方式,在奖励完全停止以后,正确行为持续的时间比定期奖励下正确行为持续的时间要长,偶然的获奖使幼儿体验到出乎意料的惊喜,这使他们不容易对奖励产生超限效应。
(二)过度批评
  与表扬一样,批评也是一门学问,必须“恰到好处”:切中要害、点到即止,否则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批评之后还要鼓励。
        1.反复批评
        教育者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这样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
        案例:
        金浩小朋友和董佳小朋友发生了矛盾,金浩小朋友动手打向董佳的鼻子,瞬间鼻子出了许多的血。金浩有些害怕地不知所措,王老师看到后,狠狠地批评了金浩。再老师给董佳止住鼻子血之后,又将金浩叫过来再次进行批评。
        班主任王老师在批评金浩后,觉得批评不够,再次批评孩子。这样地反复批评,有时会出现“我就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孩子也会从之前的不安内疚到对老师不耐烦甚至讨厌等,导致产生超限效应。
2.批评累加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当孩子被如此批评的时候,他总是愤怒着看着教师,一脸不服气。因此,孩子犯错时应只谈眼前,不要旧账、新账一起算。
        案例:
        王聪小朋友在区域游戏中,抢了旁边周琦小朋友的玩具。周琦抢不过,跑过去告诉老师。老师将王聪小朋友叫过去,大声呵斥:“上次你抢别人的东西吃,这次又抢别人的玩具,你到底想干嘛?总是抢呢?”
        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有些教师喜欢借题发挥,算旧账,再三数落孩子之前类似的过失和不足,这种将孩子错误累加起来批评的做法会让孩子对教师反感。
        总之,任何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把握好一定的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的目的。水满则溢,心满则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均衡,才能避免超限效应。
        
参考文献:
        1.汤金洪;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超限效应及克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6期
        2.蒋媛媛.增强责任感全心爱幼儿:试论如何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J].好家长,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